若是將這些負面因素全部清除?
——如此天堂般的美好生活,游牧之民根本就是想都不敢想!
就拿如今,漢家才剛掌握的河套地區來說;
在漢軍正式占據河套,并站穩腳跟,展露出短時間內,根本不會允許匈奴人奪回河套的架勢之后,原本棲息于河套,并才剛‘歸附’漢家不久的各部族頭人,便都找上了北地方面軍的最高統領:榆侯欒布。
做什么呢?
說一千道一萬,不過是一句:希望將軍可以替我們,向皇帝陛下表明崇高的敬意,以及我河南諸部,對皇帝陛下至死不渝的忠誠!
至于表達忠誠的方式,也是非常簡單粗暴:整個河套地區歸附漢家的各部,總共向劉榮‘上貢’戰馬萬匹,牛十萬頭,羊百萬只!
除此之外,往后的每一年,都還有源源不斷的千馬、萬牛、十萬羊。
說實在的,最早拿到這幾個數字的時候,饒是見慣了世面的漢天子劉榮,都不免為河套各部的‘財大氣粗’而暗暗咂舌。
——戰馬萬匹,牛十萬頭,羊百萬只!
什么概念?
單就是那萬匹戰馬,就已經和漢家現有的戰馬數量齊平,只要得到這一萬匹戰馬,漢家的戰馬存糧就將直接翻翻!
至于這一萬匹戰馬的市場價,更是很可能達到三十萬萬錢到五十萬萬錢之間,堪比漢家朝堂中央一整年的稅、賦,即財政總收入!
更讓劉榮感到瞠目結舌的,甚至還不是這一次性上百萬只牧畜,而是后面那句:每年戰馬千匹,牛萬頭,羊十萬只。
每年!
河套各部有底氣說這個話,就說明他們無論是過去還是未來,都曾做到,并有能力繼續達成這一目標:馬匹每年繁育、增長數千匹,牛數萬頭,羊數十萬只。
只有這樣,才能解釋他們為什么會提出這么個數字。
而這,也恰恰是劉榮深深意識到雁門苑,以及邊墻諸苑的模式,大幅落后于游牧之民對畜牧業的理解、認知的源頭所在。
——草原上的游牧之民,似乎總是能以極小極小,小到近乎可以忽略不計的投入,便能得到極其可觀的畜牧業產出!
反觀漢家——反觀華夏農耕文明,卻似乎仍舊被農耕文明的刻板印象、固有思想所限制;
簡單來說就是:漢家,正在用種地的思維,去搞畜牧業。
而這樣做的弊端就在于:蓄養牛羊牧畜的邏輯,與種植農作物,是牛馬風不相及的。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