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連紙上談兵都談不明白、說不清楚,那即便將來做了外戚大將軍,又如何呢?
若不能建功立業,拿出實打實的功績,來堵住那些整天嚷嚷著‘外戚出身’‘幸佞小人’者的嘴,衛青即便是做了大將軍,又有什么意義?
如是想著,衛青看向劉榮的目光,便愈發忐忑了起來。
即便在心中反復過了好幾遍,確定河套-馬邑戰役沒有自己忽視的點,衛青也依舊無法完全冷靜下來。
正所謂:利令智昏,欲令智迷。
在足夠龐大的利益,或者說是足夠光明的未來面前,再聰明的人,也不免要口干舌燥……
“嗯……”
“大致如此吧。”
“——此戰,我漢家于河南地,基本沒有遭遇到強有力的阻礙;”
“除了開戰當夜搭橋渡河,便都是水到渠成。”
···
“河套那邊,程不識也確實是竭盡所能;”
“沒能留住軍臣的單于庭主力,也只能怪那軍臣野心、魄力都不夠。”
如是一番話,算是簡單認可了衛青這一份答卷,劉榮咂么著嘴,顯然有些意猶未盡。
這道題對于衛青——對于漢家未來的長平侯而言,似乎有些過于簡單了……
“這樣。”
“也別下去寫寫畫畫了——就當著朕的面,說一說太祖高皇帝五年的漢匈平城一戰。”
“若是換做你侍中衛青,可否能做得更好?”
“或者說,可有哪些方面,是可以避免或加以改進、完善的?”
給出考題,劉榮便好整以暇的調整了一下坐姿,靜靜等候起了衛青的答案。
——說實在的,去年這場河套-馬邑戰役,真沒什么值得說道的地方。
兩個戰場分開來看,一邊是教科書級的城防戰——沉悶;
一邊則是一馬平川的奇襲閃電戰——平淡。
也就是‘以馬邑為餌,聲東擊西謀取河套’的總體戰略規劃,有那么些許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味道,值得人回味一番。
但要說是將其列為經典戰例,以供年輕一輩的將官學習,那就有些太過于形式主義了。
——馬邑戰場‘迂腐守舊’的程不識,放眼如今漢室天下幾千萬號人,怕是也沒幾個人能學出神韻!
河套戰場的突襲、搶占,也沒什么值得拿到課堂上講、教的內容。
可劉榮這第二道考題,即太祖高皇帝身陷白登之圍的漢匈平城戰役,卻是有漢以來,實打實的經典戰例了。
敵我雙方基本都是傾巢而出,數十萬對數十萬的兵力對比,毋庸置疑的舉國之戰!
期間,更是形成了匈奴單于vs劉漢天子的史詩級‘王對王’!
戰役進展驚心動魄,又屢屢有令人眼前一亮的轉折。
毫不夸張的說:漢匈平城戰役,幾乎是如今漢室每一位有志于指揮作戰,而非純靠蠻力沖殺的將官,都必須思考、推演的經典戰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