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能為你贏得尊重、地位的,是你的實力。
準確的說,是武力。
就拿飛狐軍第一任都尉令勉來說:在太祖高皇帝一朝,那個將星璀璨,名臣如云、猛將如雨的時代,令勉能成為漢家第一位野戰軍主將,靠的既不是‘潛邸從龍’的功績,也不是多么顯赫的背景。
令勉唯一讓劉邦感到滿意、信任的,是那嚴苛到近乎冷血的強硬治軍手段,以及優秀的戰略目光,外加對漢室的絕對忠誠。
而令勉在組建起飛狐軍后,便在內部設立了一個排名榜單。
榜單上的排名內容范疇稍有些復雜;
——弓弩部隊,包含固定姿態固定靶、固定姿態移動靶、沖刺驟停射擊等項目。
材官部隊,有負重、搏跤等項目。
刀盾有劈砍強度、靈敏度等。
騎兵部隊有速度、耐力、騎射等。
以上種種,每一項都有一個排名;
全飛狐軍上下都要參與其中,且有季度、年度考核。
令勉親自定下規矩:飛狐軍上下,擔任伍長者,必須在至少三個項目中,同時達到前三千二百——即前五分之一的排名。
同理:什長要同時排入三個單項前一千六百名,屯長要排入前三百二十名。
到了曲侯——即百夫長,嚴苛程度更是猛然拔高一個臺階。
在飛狐軍擔任曲侯者,需要同時在三個項目排進前一百六十名,且至多只允許有兩個項目,排名掉出前三百二十名!
擔任隊率司馬者,需要同時在四個項目中排前三十二名,且至多只允許其他一個項目,排名掉出前六十四。
飛狐軍麾下八校,八位校尉需要在至少五個項目排名前八!
并且,要在其他所有項目當中排進前十六,不允許有任何一個項目掉出前十六名。
最最關鍵的是:這些榜單排名,并非‘一考定終身’,而是動態考核。
——飛狐軍內部,每年有四次季度考核,會就每一個項目,對飛狐軍每一位將士進行考核、排序。
自伍長以上、都尉令勉本人以下,任何人不滿足職務所要求的標準,即刻降職!
而且并非通俗意義上的降職一級,以儆效尤——而是你降到了哪一級別的標準,就給你降到那一級!
原本是個掌管二千人,與其他七個兄弟并列飛狐軍‘二把手’,地位僅次于令勉本人的校尉,一旦某次考核不達標,便是直線降為伍長乃至兵卒,也不是沒有發生過的事!
除此之外,將士們每年也有一次主動要求考核的機會。
比如你是個卒子,埋頭苦練一段時間,覺得自己有幾個項目進步很大,很有機會沖擊一下伍長的標準,那你就可以申請單獨考核。
或者,你是個軍官,上一次考核身體狀況不太好,不小心沒達標降職了,等你調整好身體,你就可以申請考核,以圖‘官復原職’。
至于你說:令勉這個飛狐都尉,又是什么考核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