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北軍,而且是沒有南軍制約的北軍——一家獨大,早就有些不妥了……”
很快,劉榮心下便大概有了盤算。
——太祖皇帝設立南、北兩軍,分別以豐沛元從、關中良家子作為兵員,并不是腦門一拍做下的決定。
兩支禁軍,而且是出身、立場乃至利益都嚴重沖突的禁軍,能保證這兩支軍隊永遠都不會湊在一起!
說得再直白點:無論這兩支禁軍中的哪一支出問題,另一支都會站在他們的對立面,成為天子可以仰賴的武裝力量。
好比諸侯大臣共誅諸呂時,北軍為周勃策反,南軍就成了少帝劉恭最后的指望。
只是呂太后駕崩、太宗皇帝入繼大統,已經是足足三十多年前的事了。
北軍‘一家獨大’的局面,雖然被太宗皇帝巧妙的以衛尉、中尉、郎中令等曲線救國的手段暫時解決,但終歸不是長久之計。
——要么,給北軍找一個南軍那樣的死對頭,用來制衡北軍!
要么,重新找出一對死對頭,成為漢家新的南、北二軍。
前者不現實,也多少有些費力不討好。
所以,劉榮比較傾向于后者。
準確的說:劉榮,早就在為這一天做準備了……
“羽林、虎賁二校,可以擴編為軍了。”
“再讓他們出去打一仗,建下足以服眾的功勛;”
“等北軍坐不住,嚷嚷著也要建功立業,就順勢讓羽林、虎賁二校,成為漢家新的南、北二軍。”
“至于北軍嘛……”
“嘿;”
“關中軍?”
“還是長安軍?”
至此,劉榮心中的藍圖,便已初顯雛形。
——羽林軍!
——虎賁軍!
兩支新設常備軍,以劉榮曾經的太子親衛:羽林、虎賁二校為班底擴建而成,成為長安新的拱衛力量!
至于河套那邊……
“北軍從都城拱衛軍,改編為常備野戰軍,還需要一個契機。”
“——一個北軍上下主動請求去北方沖鋒陷陣,而不是在長安趴窩的契機。”
“如此一來,河套那邊的話……”
“嗯……”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