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按照草原上的慣例,還是漢家騎兵部隊建設標準,這一萬騎兵光是戰馬,就需要足足三萬匹!
這還只是最基本的。
除了一人三馬所需的三萬匹戰馬,其余各式軍械,如弓弩箭矢、刀劍戈矛,輕重甲胄,以及最為關鍵的高昂維護成本。
毫不夸張的說:這一支騎都尉,單就是組建起來,就需要至少十萬萬錢!
這還沒把戰馬算在內!
若是按照戰馬一匹,市場價動輒十數萬,乃至數十萬錢算——哪怕是按平均二十萬錢一匹來算,三萬匹戰馬,價值就將直逼六十萬萬錢!
顯而易見,這么一支騎都尉,幾乎完全就是用錢堆出來的。
價值六十萬萬錢的三萬匹戰馬,外加近十萬萬錢的格式軍械,還僅僅只是啟動資金。
在這支部隊建設完成后,每一年的維護成本——包括戰士們的糧、餉,馬匹的飼料及藥物各式后勤物資,還需要三到四萬萬錢。
這是韓頹當的朔方都尉。
至于程不識的河西都尉,倒沒有朔方都尉那般‘昂貴’,卻也絕對是一筆不菲的支出。
——照抄飛狐軍的八校,且每一校皆超編制兩千人的河西都尉,將擁有足足一萬六千人的編制。
雖然不像朔方都尉那般,需要三萬匹——價值足足六十萬萬錢的戰馬來列裝,但全兵種八校當中的輕騎校尉、弓騎校尉,總計四千人,也依舊需要足足一萬兩千匹戰馬。
單就是這一萬兩千匹馬,價值便高達二十五萬萬錢以上!
再加上各兵種所需的巨盾、甲胄、刀劍戈矛、弓弩等等各式軍械;
畢竟編制人數高達一萬六千,比起朔方都尉一萬兵士那‘十萬萬以內’的軍械物資成本,河西都尉所需列裝的軍械成本,也將高達十五萬萬錢。
加在一起,便是四十萬萬錢的啟動資金,外加每年不低于二萬萬錢的維護成本。
這么一算賬,也就難怪后世有那一句:大炮一響,黃金萬兩的俗諺了。
——朔方都尉騎兵一萬,河西都尉各兵種一萬六千!
——滿共不過兩萬六千兵馬,建設成本卻高達一百一十萬萬錢!
之后的維護成本,更是高達每年五萬萬錢以上!
要知道如今漢室,民七百余萬戶,近三千萬口,少府內帑一年的口賦收入,也才不過十二萬萬錢!
即便加上相府國庫的農稅,長安朝堂中央一整年的財政收入,也絕不超過四十萬萬錢!
漢室——一個華夏統一封建王朝,一整年的中央財政收入,甚至都不夠組建一支萬人編制的騎兵!
固然,這其中,有漢室輕徭薄稅,農稅減半、口賦減免三分之二,以及馬匹奇缺,導致馬匹價格高漲的因素在其中。
但從現實角度來看,也不難看出:這兩支常備野戰軍,無論是從最開始的組建,還是后續的維護、供養,都和相府國庫——和朝堂沒什么關系。
一百一十萬萬錢的啟動資金,需要相府國庫拿出將近四年的全部農稅收入!
后續每年五萬萬錢以上的供養成本,更是讓相府做夢都要直呼:養不起,根本養不起!
其實,太祖高皇帝當年,之所以只設立一個飛狐軍,而非三四五六七八個常備野戰軍,也恰恰是由于這個原因。
——在封建時代,農耕文明供養脫產職業軍人的成本,絕非簡單的‘多少百姓對應一名軍人’。
就拿自有漢以來便存在至今的飛狐都尉舉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