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是:自先孝景皇帝三年,劉榮太子監國開始,少府內帑的存款,就在以一種令人匪夷所思的速度暴漲。
——先是糧食官營!
雖然劉榮早早定下‘糧吃不炒’的大基調,再三聲明糧食官營是為了民生而非盈利,但少府為了確保不虧損而留下的些許容錯率,也還是讓少府內帑經年累月之下,賺到了不少利潤。
關中民近二百萬戶,千萬余口!
每年的糧食消耗量,在兩萬萬石以上!
哪怕每石賺一錢,少府內帑都能賺到兩萬萬錢!
再加上劉榮搞出來的宿麥,讓少府早先低價儲存的宿麥——每一石宿麥,都賺到了不低于三十錢的利潤……
方方面面算下來,少府內帑如今的存款——銅錢或許只有三百萬萬;
但其余各式物資,無論是粟、麥儲存,還是各式物資、軍械……
毫不夸張的說:一百一十萬萬錢的建設成本,對于如今的少府而言,頂多也就是被臉上被蒙了一拳。
什么意思?
稍微有點懵,多少有點疼,卻絕對算不上傷筋動骨。
最主要的是,這一百一十萬萬錢,并不是要少府直接拿這么多現金出來,而是價值一百一十萬萬錢而已。
其中的大頭:朔方都尉三萬匹戰馬、河西都尉一萬兩千匹戰馬——總價值八十五萬萬錢的馬匹,根本不用少府掏腰包!
去年的河套戰役,漢家繳獲的戰馬及牛羊牧畜,雖然都還養在河套,但歸屬權早就被劉榮劃給了少府內帑。
都不用少府費盡心思去調——直接開個證明,讓韓頹當、程不識二人到了河套之后,就近領便是!
剩下的二十五萬萬錢,也都是各式軍械物資。
少府什么都缺,就是不缺物資——尤其不缺軍械。
從庫存的軍械中,挑選一批好一些的,給出去就得了。
至于后續的糧、餉以及飼料——飼料沒的說,肯定還是得拿國庫收上來的芻藁作為大頭,少府再補充一些豆類、雞蛋、鹽等。
少府這部分,花費也不會太大。
至于糧、餉,軍糧就用宿麥粉——反正當今劉榮說了:宿麥這東西存不久,可勁兒造;
餉錢,就按飛狐軍的標準,每人每年五千錢,朔方都尉、河西都尉兩萬六千人馬,也不過每年一萬萬三千萬錢。
這點錢,少府掏得起!
更何況這一萬萬三千萬錢,也未必就非得給現錢。
——換成糧食行不行?
——少府出產的農具要不要?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就連這一萬萬三千萬錢,少府也可以替換成‘價值這么些錢的物資’。
而價值一萬萬三千萬錢的物資,少府自己所需要花費的成本,恐怕連一半都用不到……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