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出如此殺招,卻還是被薄昭厚著臉皮糊弄了過去,太宗皇帝依然沒有善罷甘休,而是擼起袖子親自登場。
只能說,天子親設靈堂‘請君赴死’的待遇,遍觀青史,也只有漢軹侯薄昭這一位了。
通過‘尊呂后為高后’,來維持生母薄太后‘高帝妾’的低賤身份,最大程度減弱薄太后的法理根基;
之后又是親自下場逼死薄昭,將薄氏外戚唯一有影響力的政治人物物理清楚,讓薄氏一族再也沒有了‘做點什么’的能力。
最后的最后,太宗皇帝甚至都沒忘記做好善后工作。
——敕封薄氏太子妃,以一個虛無縹緲的未來,來堵死薄氏外戚一族狗急跳墻的后路。
至此,政治二字,已成藝術……
太宗皇帝先后三步,完美解決的薄太后,以及薄氏外戚一族;
過程固然是令人拍案叫絕,甚至恨不能拿起小本本瘋狂記筆記。
但換個角度來說:那,可是太宗孝文皇帝啊?
后世公認的‘三代以后,唯漢文可稱明主’的漢文帝!
如此優秀的封建帝王,尚且要如此大費周折,籌謀布局,才能漂漂亮亮把太后極其附屬的外戚家族處理掉;
那其他的皇帝呢?
那些水平沒有太宗皇帝高——也就是說,兩漢前后四百余年,除太祖劉邦以外的所有皇帝,又該如何處理太后、外戚?
太祖劉邦的選擇,是手段粗暴的弄死呂澤;
孝惠皇帝功敗垂成,郁郁而終。
太宗皇帝費盡心機,算是徹底壓下了薄氏外戚;
但到了先孝景皇帝之時,又一家外戚強勢崛起——竇氏一族徹底成為了漢家政壇上,一股舉足輕重的力量。
對于竇氏外戚一族的處理,先孝景皇帝,無疑是失敗的。
無論是在只活了六年的這個世界,還是在位長達十六年的原時間線,孝景皇帝劉啟,都沒能撼動竇氏一族,在朝堂上根深蒂固、盤根錯節的龐大勢力。
歷史上,也恰恰是由于這個原因——恰恰是由于孝景皇帝沒處理掉竇氏一族,才鬧出后來,漢武大帝建元新政,卻被竇老太后隨手廢黜,甚至險些行廢立之事的劇烈動蕩。
作為后世來客,劉榮更是清楚地知道:兩漢前后四百余年,無論是東、西兩漢的滅亡,還是王朝中期鬧出來的劇變,幾乎都能閉著眼睛,將罪魁禍首定為當朝太后,及其背后的外戚家族。
——西漢開國初,呂氏一族呼風喚雨近二十年,險些讓漢家‘二世而亡’!
太宗皇帝年間,軹侯薄昭目無法紀,險些‘復為呂氏’!
然后是孝景皇帝、漢武大帝年間的竇氏、王氏;
‘亂我家者,必太子也’的主人公:漢宣帝劉洵的故劍情深、南園遺愛;
西漢末年,被侄子王莽篡奪宗廟、社稷,氣的把傳國玉璽摔碎一角的王政君。
更別提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東漢幼兒園,以及東漢末年的外戚大將軍,親手為東漢王朝釘上棺材板的何進……
毫不夸張的說:漢之強,強在二元君主制,將帝王水平下限維持在合格線以上,太后家族又能成為天子暗弱時最堅實的力量。
而漢之亡,也同樣亡在二元君主制所導致的權利不集中,或者說是權利外流,以及外戚家族——尤其是太后母族外戚周而復始的胡作非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