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宗皇帝看到那句‘天地所生,日月所置匈奴大單于’,也只是一怒之下怒了一下;
決戰還沒打起來就打道回府,去關東平定諸侯叛亂,并再度和親。
先孝景皇帝——那么陰損、小氣的一個人,對于匈奴人的狂妄,也只是暗地里咬牙切齒,再拿劉榮出出氣;
明面上,卻依舊是一副‘隨你怎般激怒,我漢家就是不主動開啟戰端’的架勢,穩如老狗。
而方才,劉榮便從手中的木牘國書上,發現了一個令人啼笑皆非的變化。
——匈奴國書的大小,從過去幾十年始終保持不變的一尺二寸,直接縮小到了一尺整!
剛好就是劉榮用力張開手掌,以大拇指和小拇指尖端,量取一拃的長度!
比雙方——太祖高皇帝和冒頓單于原本約定的‘一尺一寸’,都還更小了一寸!
好吧,劉榮的手確實有些大,一拃能有23厘米。
但劉榮很清楚:自己的手再大,也絕不可能達到一尺一寸或一尺二寸,也就是26厘米或29厘米多。
如果說,匈奴人把國書從傲慢的一尺二寸,縮小為原定的一尺一寸,保持和漢家國書大小一致,那或許可以理解為:匈奴人放下了傲慢,把漢家放在了和自己一樣的高度,平等對待、交流;
但在原定的一尺一寸上再小了一寸,而且是直接從一尺二寸,一次性縮小到了一尺整!
這就只能理解為:匈奴人,真的是擺足了低姿態,迫切需要漢匈雙方止戰!
更搞笑的是:雖然縮小了國書尺寸,但匈奴人依舊保留了那句‘天地所生,日月所置匈奴大單于’的自大稱謂;
就好像是在說:別覺得我尊重你,就是我怕了你!
我依舊狂炫哭拽吊炸天,強的一批!
但與此同時,匈奴人又好似是怕惹怒了劉榮般,將‘皇帝’二字恢復為了幾十年前,雙方約定的‘漢皇帝’……
只能說,游牧之民當真是耿直。
就連玩兒花花腸子,都是如此簡單、可愛。
早就明白了匈奴人的意圖,也早就知道這份國書上的內容,劉榮便也沒再裝模作樣的說些‘貴使此來,所為何故’之類的客套話。
拿著那塊長寬各只有一寸的匈奴國書,裝出一副細細閱覽的架勢,暗下卻是思慮一陣;
良久,劉榮才放下手中木牘,含笑發出一聲嘆息。
“唉~”
“也是難為貴主單于。”
“——好歹也做了這么些年的‘兄長’,突然要對弟弟這般低聲下氣,想必也是多有憋悶。”
“只是過往這些年,在教會我漢家的同時,當也教會了貴主單于一個道理。”
“和平,從來都不是空口白話,就能換來的……”
此言一出,便是劉榮圖窮匕見。
——過去,漢家祈求和平,雖然還不至于到割地賠款的地步,卻也好歹是遣女和親,再搭上一筆不菲的陪嫁。
現在,換做你們匈奴人要乞和了;
為了和平,你大匈奴——天地所生,日月所置匈奴大單于,又能付出什么代價?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