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要說‘本該如此’,那天子本就該富擁天下,并口含天憲!
可實際上呢?
幾乎每一位封建帝王,都需要在坐上皇位之后,通過自己的手腕,把本該屬于自己的權利,從不同的人手中,扒拉回自己的碗里。
比如太祖皇帝駕崩之后,孝惠皇帝就曾試著把本該屬于自己的皇權,從母親呂雉的手里扒拉回來,結果卻失敗了;
沒斗過老娘,孝惠劉盈又盯上了丞相曹參,想把意外流到丞相手里,被丞相分走的部分皇權拿回來。
結果又失敗了,被曹參一句‘垂拱而治圣天子’給噴了個狗血淋頭。
太后太后斗不過,丞相丞相也拿捏不住,于是孝惠皇帝心灰意冷,徹底擺爛,成功在二十三歲的年紀把自己作死。
更為典型的:太宗孝文皇帝!
在當初,剛從代地入繼大統時,理論上本該掌握整個華夏文明的太宗孝文皇帝,可是連自己的禁衛統領都無法做主!
在陳平、周勃等老臣明里暗里的鉗制之下,太宗孝文皇帝幾乎是被完全架空,連皇宮護衛統領:衛尉,都無法任命一個自己真正信任的心腹。
萬般無奈之下,太宗孝文皇帝只能玩兒個文字游戲:在九卿之一的衛尉之外,另設一個‘衛將軍’的職務。
所謂衛將軍,無官銜,都尉級別的軍事級別,比二千石的待遇級別。
至于其權責,太宗孝文皇帝的原話是:在衛尉公務繁忙、無暇他顧時,協助衛尉完成禁中宿衛工作。
說的再直白一點,就是衛尉管整個未央宮的宿衛,而衛將軍則專門負責天子居所:宣室殿的宿衛工作。
單從這一件事,其實就不難發現:封建皇帝,理論上雖是‘無所不能’,但實際上,卻并非是這樣的。
——那些理論上屬于自己的權利,都需要封建帝王一點點爭取,在證明自己‘配得上擁有這個權利’后,才能真正成為理論上無所不有、無所無能的封建帝王。
比如太祖高皇帝這樣的開國之君,是憑借自己開國家、建社稷的功績,來證明自己配得上,并成功擁有天子權柄;
孝惠皇帝爭取了,也失敗了;
太宗孝文皇帝爭取了,最終成功了。
便是先孝景皇帝,看似是坐上皇位的瞬間就大權在握,但實際上,早在還是監國太子,甚至是單純的儲君太子時,先帝就已經在‘爭取’了。
二十多年的太子生涯,與其說先帝最寶貴的收獲是帝王之術,倒不如說,是在還沒有真正坐上皇位之前,就已經完成了大環境對帝王的測試。
而當今劉榮,卻是自有漢以來,極為特殊的一位。
——和先帝一樣,非嫡出,卻也是庶長;
和先帝一樣做過監國太子,卻幾乎是獲封為儲君的同時,就肩負了監國之責。
在和太宗皇帝差不多的年紀:及冠前后即位,雖沒有‘主少國疑’之嫌,卻也不必先帝即位于而立之年。
論能力,劉榮顯然合格,甚至不止是合格;
但論‘資歷’,或者說是施政經驗,劉榮卻相當欠缺。
——幾個月的太子生涯,三年的監國太子生涯,外加時至今日的兩年皇帝生涯。
接觸朝政總共不到六年,這樣的經驗,別說是放在一位皇帝身上——哪怕是放在一名官員身上,也必然會讓人心里犯嘀咕。
于是,自然而然的,某些本該屬于劉榮的權利,便以各種渠道、方式,而流向了不該流向的地方。
比如東宮兩位太后,至今都還掌控者漢家僅有的兩塊玉制兵符其中一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