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朝中大事,就算劉榮有意無意的不去奏請東宮,下面的官員也還是會代勞,去向兩位太后——尤其是竇老太后請示。
再比如,就是相府、少府這樣的部門。
——或許劉舍不會悖逆劉榮;
——或許石奮不敢悖逆劉榮。
但正所謂:閻王好見,小鬼難纏。
底下的官員,真的很難不生出‘陛下才多大年紀?’‘這年紀的娃兒能懂什么?’之類的想法。
而這樣的想法,就會在所有人不知不覺間,影響他們的行為。
好比少府下轄的東西織室,本該對天子之令不打折扣的施行;
但有了這樣的想法之后,當劉榮對東西織室下達命令時,本該立刻應下的負責人,卻很可能會遲疑。
遲疑過后,或許會不情不愿的順從,但更大的可能性,是隨便扯個借口,把劉榮給搪塞過去。
這樣的狀況,是無法避免的。
唯一的解決方法,就是通過不斷地證明自己,來讓所有人都認識到:陛下,沒那么好糊弄。
當然,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封建王朝才會有‘一朝天子一朝臣’的說法。
——相比起向那些本就不咋忠誠于自己,且對自己有刻板印象的小人物,證明自己的手腕、能力,顯然還是直接安插自己人,要簡單省事兒的多。
劉舍曾經想過,劉榮大概會在二十五歲前后的年紀,試探性的開始往朝中安插心腹;
至于劉榮真正意義上大權在握,百無禁忌,再無掣肘,則很可能要熬到竇老太后駕崩。
而現在,一個主爵都尉,卻無疑是將劉舍先前的論斷盡數推翻。
——劉榮,已經開始行動了!
行動的第一步,就是把曾經,由太宗孝文皇帝臨時設立,負責主持‘輸粟捐爵’之事的主爵都尉,魔改成一個小一號的少府內帑。
從‘主爵都尉’這個職務名稱,以及該職務的由來、原本的職責,劉舍甚至能想到:日后成為九卿的主爵都尉,大概率不會摒棄原來的職權。
即:時至今日都沒有正式叫停的輸粟捐爵一事當中,有關授爵的相關工作;
而作為一個九卿——尤其還是以‘主爵’作為官職名稱的九卿,主爵都尉在授爵方面的權限,也不可能只局限于輸粟捐爵這一塊兒。
或許軍功籌爵,爵位傳襲,乃至于功侯敕封、外戚恩封,都將被納入主爵都尉的職權范圍。
到了那時,手握糧食、鹽、鐵三項大宗壟斷生意,與少府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由漢天子光明正大的在背后撐腰,且掌握著‘爵位’這一重要職權的主爵都尉……
“或許二十年后……”
“——不,是十年;”
“或許十年后,我漢家的九卿之首,便不再是內史了。”
“而會是曾經鮮為人知,卻被當今魔改出來的:主爵都尉……”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