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三年前,先帝與劉榮交接政權前后,趙佗還隱隱有些蠢蠢欲動,頗有些在嶺南搞個大新聞的架勢。
但在朝那之戰、河套-馬邑戰役之后,趙佗卻是連自己的王宮都不怎么出了。
黃屋左纛不坐了,行文用制不提了;
什么?
出入稱警?
——直接就不出宮了!
外部沒有軍事威脅,關東又在吳楚七國之亂平定之后,陷入理所應當的漫長安穩期;
最重要的是:現任少府卿石奮,是有漢以來五十余年,前后近十位少府卿當中,最軟弱、最沒有原則,對皇帝最言聽計從的一任!
就連前少府、現任丞相桃侯劉舍,都沒有石奮這么聽劉漢天子的話!
不趁著這個機會對少府下手,等日后,再冒出來一個又臭又硬——好比岑邁第二的少府,那還怎么動少府?
但劉榮不得不考慮的是:少府對于如今的漢室,乃至于現階段的劉漢天子而言,實在實在是茲事體大。
龐大的產業、海量的庫存,數以十萬計的人力資源,成千上萬的官、吏、匠、徒編制;
再加上少府遍布天下各地、遍布方方面面的龐大印象里,說少府‘牽一發而動全身’,可謂是半點都不夸張。
裁員裁到大動脈的事,劉榮雖然前生今世都沒做過,卻也總還是見識了不少。
劉榮很擔心自己對少府的拆分、改革,會鬧成后世那些聞名遐邇的趣聞、軼事那般,切到漢家、切到自己這個漢天子的大動脈。
最關鍵的是:無論對少府采取怎樣的拆分方式、手段,都會不可避免的造成原本支撐著天下的少府,在改制、拆分陣痛期內,部分或完全的失去效能。
少府很強大,也很龐大。
強大到秦漢天子,有‘只要少府在手,我就敢和整個世界開戰’的底氣;
卻也龐大到沒有人,能預估少府究竟支撐著文明、政權的那些地方,若是少府倒下,那對于華夏文明而言,又會造成多大的影響、帶來多大的災難。
而劉榮拆分少府,是肯定會讓少府‘倒下’一段時間的。
究竟是陣痛還是崩潰、坍塌,劉榮拿不準。
究竟該不該在當下動手,而不是徹底搞定匈奴人之后,劉榮,也有些左右為難……
“唉~”
“雙刃劍……”
“雙刃劍吶~”
…
“秦少府章邯,能挽狂瀾于既倒,扶大廈之將傾,為嬴秦續上最后一口氣;”
“卻也能倒戈相向,叛國投敵,為嬴秦釘上最后一個棺材釘……”
“——難吶~”
“太難……”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