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2章朕能怎么辦
給衛滿朝鮮,以及被衛滿覆滅的芥子朝鮮政權,包括衛滿朝鮮、芥子朝鮮兩個政權,進行官方政治定性,其實也并非看上去那么簡單。
好比當年,呂太后在孝惠皇帝劉盈,以及前少帝劉恭、后少帝劉弘在位的十五年時間內,女身臨朝,執掌漢室天下;
而在呂太后駕崩后,又發生了以呂氏外戚為‘首惡’的諸呂之亂。
彼時,為了給諸呂之亂,以及與呂氏外戚剪不斷、理還亂的呂太后進行政治定性,太宗皇帝也同樣是愁壞了腦袋。
因為政治定性這個東西,并非淺顯、通俗意義上的,從客觀角度判定是非對錯這么簡單。
政治定性,是必然會以政治立場為基準,而后進行的政治活動。
便說當年的諸呂之亂,以及諸呂外戚與呂太后之間的關聯,如果單純以事實、客觀現實為依據,那事態自然是一目了然。
——呂太后在孝惠,已經前、后少帝在位期間,因天子年弱未冠而代掌朝政,并不違反程序合法性。
但在‘合法代掌朝政’的過程中,呂太后出于種種原因,對自家外戚呂氏進行過度的——過高頻次、過高力度的提攜和提拔,最終也間接導致了諸呂之亂的發生。
從這個角度上來看,無論呂太后提攜、提拔自家外戚的意圖是什么——無論是為了宗廟、社稷,還是一家一姓的私欲,諸呂之亂的爆發,呂太后都有著難辭其咎的連帶責任。
用后世人更能理解的話來說,便是諸呂之亂,直接發動的諸呂外戚為主責,讓諸呂外戚得以掌握叛亂能力的呂太后為次責。
當然,這是以呂太后‘并無私心,提攜呂氏皆為國家’為前提,所得出的結論。
如果將呂太后提攜、提拔自家外戚,將自家外戚遍封為王侯將相,歸類為呂太后給自己的娘家撈好處,那諸呂之亂的定性就又有不同了。
——居長樂而號太后,以權謀私,挖漢家墻角!
為了一己私欲,讓呂氏這么一家沒有德行、不配得到權力的外戚家族,最終掌握了足以發動一場政變的滔天權勢!
甚至于,在臨終前,未必沒有授意呂氏外戚‘先下手為強’,親自主導了那場諸呂之亂!
如果是按照這個思路進行定性,那諸呂之亂,呂太后就不再是‘次責’了,而是和發動叛亂的諸呂外戚,并列為主責。
或者應該說:在這套定性邏輯下,呂太后本身,也會被劃入‘諸呂外戚’這一陣營。
以上,便是從事實、客觀現實角度出發,能為諸呂之亂做出的兩種定性。
但最終,這兩種定性均為被采納,均未成為漢家針對諸呂之亂,所做出的官方政治定性。
為什么
因為政治定性,重要的不是事實,而是立場。
而且,當年的諸呂之亂,讓漢家的權力中樞:長安朝堂,不得不同時處于三個立場;
長安朝堂最終,針對諸呂之亂得出的政治定性,必須同時符合這三方立場,才能真正讓此事翻篇。
——第一個立場,是漢家、老劉家的立場。
從這個立場上來看,呂太后作為高皇帝劉邦的發妻正室,孝惠皇帝劉盈的生身嫡母,其實是和漢天子一樣,屬于理論上‘不能有錯’的特殊身份的。
在這個時代,皇帝不會有錯,也不能有錯,就算真錯了,也是這個天下錯了,是這宇宙星辰錯了。
原本,天下人公認有白帝、青帝、黃帝和赤帝;
結果太祖高皇帝劉邦一句‘我咋記得還有個黑帝’,四帝便此變成了五帝。
劉邦又問了一句:既然有五帝,那怎么不見黑帝廟,只有其余白、青、黃、赤四帝廟
底下的官員只能回答:是咱們的工作疏忽,居然忘記建造黑帝廟了,實在不應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