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修!
馬上建……
這就是皇帝不能有錯,誰錯都不會是皇帝的錯這一說法最真實、最直觀的寫照。
而從漢家、老劉家的立場來看,呂太后,也同樣是不會錯、不能錯的。
因為只要呂太后‘錯’了,那就要衍生出許多問題。
——這么一個‘錯’的人,太祖劉邦為什么要娶
——這豈不是遇人不淑,識人不明
還有孝惠劉盈——有這么一個‘錯’的母親,太祖劉邦為何還要與立孝惠皇帝
這樣一來,邏輯就非常通順了。
太祖高皇帝不能有錯。
所以,太祖高皇帝娶呂后是對的,和呂后生孝惠劉盈是對的,與立劉盈也同樣是對的。
故而,孝惠劉盈不能死‘錯’的皇帝人選,呂太后也不能是‘錯’的太后人選。
既然呂后是‘對’的太后人選,那呂太后所做的一切,便也都是對的。
包括但不限于:遍封諸呂。
這就使得諸呂之亂結束后,漢家針對諸呂之亂的政治定性,絕不能把呂太后給牽連進去。
為了維護漢家,以及太祖高皇帝、孝惠皇帝的正面形象,呂太后唯一可以和誅呂之亂扯上關聯的點,便是‘一時不察,沒能在臨死前提前規避這一風險’。
頂天了去,也就是所托非人,沒能看清呂產、呂祿等人的狼子野心,所托非人——錯誤的把漢家的政權交接事宜,交到了不該染指如此權利的賊子手中。
說白了,就是讓呂太后做不粘鍋。
哪怕呂氏外戚把天捅破了,也絕不能讓呂太后,和此事扯上哪怕半點關聯。
這,是第一個需要考慮的立場:漢家、老劉家的立場。
第二個立場,是彼時,幾乎全員參與誅滅諸呂的滿朝公卿大臣、元勛貴戚的立場。
從他們的立場上來講,誅滅諸呂,包括迎立代王,都必須是無比偉大、無比正義的——尤其重要的,得是‘合法’的舉動。
因為倘若不這樣——倘若諸呂不正義、不偉大,甚至不合法,那就會讓事態直接倒向另外一個極端;
會讓‘諸侯大臣里應外合,共誅諸呂’,變成‘叛王賊臣內外勾結,顛覆社稷’。
所以,他們平滅諸呂,殺老呂家滿門,迎立代王,都得是對的。
反之,發動諸呂之亂,被諸侯大臣所平定、誅滅的呂氏滿門,就都得是‘錯’的。
而且,因為諸侯大臣共誅諸呂,是偉大、正義,合法的,所以被滅滿門的諸呂外戚,就必須是罪大惡極、獲罪于天,冒天下之大不韙的。
說白了,就是為了全面認可‘誅呂功臣’群體的功勞,必須全面否定諸呂外戚。
包括但不限于:周呂侯呂澤,建成侯呂釋之等一代先祖,在漢家開國過程中的功勞,乃至于,呂氏外戚崛起過程中,呂太后所提供的幫助……
只有這樣——只有把老呂家,包括呂太后在內的所有呂氏子弟,都歸為‘罪無可恕’的大逆賊,才能讓共誅諸呂的諸侯大臣,被釘死在功臣簿上;
并徹底掩蓋他們,通過非法手段——通過發動政變顛覆長安朝堂,甚至插手‘天子廢立’之事的本質。
到這里,事態就變得有些復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