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個角度上來看,我無疑和你們站在對立面,你們想干什么,我就該阻止你們干什么。
一邊感謝陳平、周勃扶立自己,一邊又因為陳平、周勃專權而敵視他們——又一層面的左右腦互博。
到這里,三方立場才總算到齊。
漢家、老劉家的立場;
誅呂功臣的立場;
太宗孝文皇帝的立場。
這三方立場,沒有任何一個是可以規避、可以不去管,不去滿足的。
因為諸呂之亂結束后,漢家還在,老劉家還在;
而諸呂之亂,是誅呂功臣們所平定,彼時的漢家,也因此掌握在他們手中;
至于太宗孝文皇帝——再怎么沒有權利、再怎么泥塑雕像,也好歹是漢天子。
三方立場都有不得不滿足、不得不照顧的理由,而三方立場、訴求又都截然相反,南轅北轍。
怎么辦
最終,太宗孝文皇帝只能決定:和稀泥。
——漢家的顏面,老劉家的體面,太祖高皇帝的遺德,是必須照顧的;
但呂太后,卻是可以盡量少提,降低其存在感,即不批判,也不贊揚的。
孝惠皇帝,也是可以從客觀現實的角度,進行一定程度的批判的。
——誅呂功臣們的功勞,是必須要認可的。
但作為反派的諸呂外戚,卻也是可以盡量少提,甚至不提的。
誅呂固然有功;
那咱們就只說功。
至于諸呂之罪,死都死絕了,還提他作甚
什么
呂太后
不是說好了少提的嘛……
至于自己的立場,太宗孝文皇帝,則采取了非常高明的做法。
——和朕沒關系。
——朕什么都不知道
諸呂之亂是怎么個過程,少帝兄弟到底是誰家的種,最后又是怎么死的,朕都不知道;
朕在晉陽做代王做得好好的,突然就被這些人接去長安,說要做漢家的天子了。
等朕到了長安,呂太后駕崩了,諸呂沒了,朕稀里糊涂就成了天子。
朕能怎么辦
還不是只能聽他們的話,替死去的老爹劉邦、哥哥劉盈,稍稍看顧一下這漢家的江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