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緊要關頭,相較于為了點蠅頭小利,就和未來的儲君結怨/害劉榮不能順利獲立為儲,功侯們還是更愿意放棄這一部分利益,向劉榮賣個好,或者說是賣個人情。
——殿下你瞧;
——本來是咱們最重視的入項,但為了殿下能順利做太子,俺們可是說不要就不要了!
——將來,殿下可不能忘了俺們的忠心耿耿啊?
投資皇家,向來是個回報率極高的項目。
能得到君主的青睞,那即便是一時的損失,也早晚會被成倍補償回來。
當時的功侯貴族們,便大多是打的這個算盤。
實際利益方面,損失當年的糧價暴漲,所帶來的短期額外收入,卻能大概率得到其他方式的長期補償。
人情方面,還能讓儲君記你一個‘幫我順利獲立為儲’的人情,也有利于家族的未來。
這筆賬,功侯貴族們算得清。
二來,便是那一年,功侯貴族們本身就已經盆滿缽滿了。
——吳楚七國之亂,對于天下百姓是災禍,對于長安朝堂中央的龐大支出,但對于功侯貴族而言,卻是一場滔天盛宴!
吳王劉濞、楚王劉戊積蓄數十年的龐大財富,都在吳楚之亂平定后,成為了平亂大軍唾手可得的戰利品。
在睢陽戰役結束,吳楚之亂基本得以平定后的收尾階段,周亞夫治下的平亂大軍,甚至專門分出了一部分人手,負責將將士們的‘戰利品’打包送回關中,好讓將士們能安心平亂!
甚至就連周亞夫本人!
回想一下當年,即將出征平亂時,周亞夫為了湊軍費到處借錢,最后不得不找長安的子錢商人——也就是高利貸商人無鹽氏,借了一千金的高利貸。
這件事之所以出名,是因為戰后,周亞夫連本帶利,還了無鹽氏一萬金。
一成本金,九成利息!
世人都羨慕無鹽氏會投資,尤其還有本事把借出去的高利貸,連本帶利從彼時的太尉周亞夫手中收回來。
卻鮮少有人注意到:出征平叛前,連一千金都拿不出來,都只能找高利貸商人借的周亞夫,在平叛歸來后,卻能毫不費力的還回去一萬金。
周亞夫哪來這么多錢?
若說是賞賜——周亞夫平滅吳楚,先帝老爺子和東宮竇太后,都不過是戰前各賞了一千金,而且還都被周亞夫當軍費開銷了;
戰后論功行賞,周亞夫所得到的賞賜,也主要是新封的徹侯食邑,外加‘太尉轉任丞相’的政治福利。
真正拿的上臺面的財貨,周亞夫并沒有得到多少。
這么一來,事實也就顯而易見了。
——在平米額吳楚七國之亂的過程當中,作為平亂主帥的周亞夫也得到了一筆極為龐大的財富。
這筆財富,龐大到周亞夫眼睛都不眨一下,就給子錢商人無鹽氏還了一萬金,卻半點不覺得肉疼。
作為主帥,需要顧忌影響,且即將出任丞相,需要顧忌吃相的周亞夫,尚且能拿這么多;
更何況是那些率軍出征,打順風仗撿撿人頭,且完全不需要估計吃相的徹侯勛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