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景之治全白干!
什么概念?
且不說彼時,已經監國數年、即位三年的先帝老爺子,愿不愿意接受自己‘一切功績歸零,從頭再來’的失敗;
單就是讓太宗皇帝白干二十三年,宛如沒有在漢家的皇位之上存在過,就是先帝老爺子絕對無法接受的。
——封建時代的皇位傳承,下一代君王的初始政治資本,以及統治地位合法來源,永遠都是上一代君王。
孝惠皇帝能即位、能做皇帝,是因為孝惠皇帝,乃太祖高皇帝之子,乃太祖高皇帝親自敕封的儲君太子。
前少帝劉恭能即立,也同樣是因為前少帝,乃孝惠之子、乃孝惠所立儲君太子。
作為名正言順的皇位繼承人,孝惠皇帝、前少帝,尚且嚴重依賴自先帝繼承而來的政治威望和資本;
自更別提坊間傳聞‘得位不正’的太宗孝文皇帝一脈了。
太宗皇帝‘得位不正’,好歹是讓那長達二十三年的文景之治前半頁,給消弭了影響。
但先帝老爺子,可不是天下人心目中的在世圣人!
又是棋盤俠,又是混小子的,能坐上皇位,完全就是仰賴太宗皇帝的遺德,以及身上流淌著的血脈。
真要是讓太宗皇帝‘白干’,那不單是地底下的太宗皇帝要吹胡子瞪眼,就連彼時,尚還坐在漢家皇位之上的先帝老爺子,也要立刻抓瞎。
——法統來源沒了!
——法統根基‘白干’了!
更嚴重的是:作為西漢歷史上,傳承方式最為特殊的一位天子,太宗孝文皇帝的遺德,并不單單影響著作為繼承人的先孝景皇帝,而是影響著太宗皇帝這一脈的每一位后世之君。
只有太宗孝文皇帝澤及鳥獸,德被蒼生,天下人才能允許太宗孝文皇帝的子子孫孫們,世世代代坐在漢家的皇位之上。
一旦這一概念被打破,太宗皇帝不再是仁及天下的在世圣人,那太宗皇帝一脈得位不正的帽子,就不再會是坊間傳聞,而會是擺上臺面的客觀現實。
所以說,當年的糧價,已經嚴重‘過火’了。
過火到太宗孝文皇帝整個在位生涯的政治成就,都險些在一夜之間灰飛煙滅;
過火到彼時,只有不到五十年歷史的漢家,差點被功侯們哄抬糧價的舉動,而踩下一腳倒退二十六年的油門。
如此過火,朝堂自然也就不會視若無睹,天子,自也就不會再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結合以上三點,功侯勛貴們,才普遍做出了放棄的決定。
——沒必要為了短期利益,而放棄長期利益+得罪儲君;
——平滅吳楚剛撈了波大的,手頭寬裕得很,沒必要盯著這仨瓜倆棗;
——糧價過火了,朝堂要動手了,沒必要觸這個霉頭。
三者結合在一起,絕大多數功侯都打了退堂鼓,然后安逸的享受平定吳楚之亂的勝利果實去了。
與之相對應的,自然就是那些拎不清,哪怕有以上三點硬核要素,也依舊堅持和劉榮做對的一小撮蠢貨。
說他們蠢,其實也不完全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