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比如,一個成年人,一天內吃四十五根香蕉就會鉀中毒,卻絕不會有人認為香蕉是有毒的。
這,其實就是‘用藥不能拋開劑量談效果’的道理。
同樣一味藥,少量攝入能治病,大量攝入就有可能中毒;
土地兼并,其實也是一樣的。
——短時間內,如一兩百年內,就讓一個農耕文明的大部分土地,都掌握在少數貴族手中,這個土地兼并速度,便是親手埋葬王朝的鐵鏟!
但若是把時間跨度放長,讓土地兼并的速度,維持在數千上萬年,才會最終導致底層民眾‘普遍不掌握農田的擁有權’的程度,那這個速度下的土地兼并,也就算不得什么洪荒猛獸了。
實際上,別說是數千上萬年了;
哪怕是能讓漢家的土地兼并速度,放緩到需要一千年——甚至五百年,才能讓底層農民無立錐之地的地步,劉榮就已經算是非常成功了。
畢竟東西兩漢,滿共也才傳了四百年不到。
自始皇一統,華夏封建王朝,更是再不曾有哪朝哪代,能真正突破三百年王朝周期律。
劉榮確實是穿越者沒錯;
確實是有雄心壯志沒錯;
但劉榮也絕非理想主義者。
劉榮很清楚月滿則虧、物極必反的道理。
劉榮明白,歷史從來都不是直沖天際,而是呈螺旋形上升;
文明也從來都不是在‘正確’的道路上大步前進,而是在蜿蜒曲折當中,大致摸索出一個正確的方向。
作為穿越者,劉榮能為漢家、能為華夏文明做的事有很多;
但劉榮做不到、力所不能及、不受劉榮控制的事,也同樣有很多。
在原先的歷史上,華夏自秦開始,費兩千年時間走過的路,幾乎都是歷史的必然。
除了極個別王朝末年,因某些黑天鵝事件,而導致華夏文明沉淪的錯誤外,其余的絕大多數經歷,都是華夏文明從封建到現代、從落后到先進的過程中,必須要度過的。
正所謂:人教人教不會,事教人一次就會。
一句空洞的‘水可載舟,亦可覆舟’,絕對比不上贏秦一統天下后光速二世而亡,為華夏文明所帶來的震撼!
沒有秦的教訓,華夏文明就學不會‘民生需要重視’‘過渡壓榨底層會遭受反噬’的道理。
同樣的——作為穿越者的劉榮,哪怕是喊干了嗓子,累癱了身子,告誡天下人一定要當心外戚亂政,也比不上兩漢末年,因外戚而導致王朝顛覆,所帶來的血的教訓。
尤其西漢末!
只有經歷過西漢末年的王莽篡漢,后來的華夏統治者,才會堤防每一個外戚,以免其成為又一個王莽。
而東漢末年的三國,以及與之共同形成‘因果’的五胡亂華,也在春秋戰國數百年亂世后,教給了華夏文明一個新道理。
——過渡內耗,時間跨度太長,對人口基數破壞過大的內部爭霸,會讓外族有可乘之機,以至于神州陸沉,衣冠南渡。
再往后,便是隋。
對于華夏文明而言,隋的滅亡,算是重提‘暴秦’故事,再度強調了民生民計,以及民心的重要性。
至于唐,則自然是無需贅述——藩鎮之亂的教訓,讓華夏文明從此又多了一個需要堤防、考慮的隱患。
再往后的宋,以及宋之后的元,則教會了華夏文明:半壁江山,終究是金水月,即便國家怎般富庶,也不過是過眼云煙。
一不小心,便是外族入主。
至于明末——自然就是劉榮口中,所提到的那個不該發生,卻遺憾發生了的黑天鵝事件。
作為穿越者——作為不自量力的將自己,視為‘華夏文明領路人’的,志向極其遠大的穿越者,劉榮要做的,便是盡可能幫助華夏文明,避免這種不必要的黑天鵝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