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富時書記過來一趟。”顧常青對秘書馬淮遠吩咐道,聲音不自覺的帶著一絲急促。
“是,書記。”馬淮遠立馬應聲而去,不敢有任何耽擱。
這也是他第一次感覺到書記變得如此被動。
而且他很清楚,這件事要是處理不好,會帶來一系列對書記不利的連鎖反應。
十幾分鐘后,富時走進了辦公室。
“富時書記,快請坐。”顧常青起身,臉上擠出熱情的笑容,引他到會客區的沙發落座。
這個位置意味著這次談話定下來基調,屬于交流交心。
“怎么樣,來漢南這幾天,還習慣嗎?生活上、工作上有什么困難,盡管提出來。”顧常青開始了閑聊模式。
“謝謝顧書記關心、”富時微微頷首,顯得不卑不亢,語氣平和,“生活上都安排得很好,工作上同志們也很支持。”
“就好,那就好。”顧常青親手給富時倒了杯熱茶,遞了過去,“紀委工作千頭萬緒,壓力大,責任重,尤其是剛到一個新環境,更需要時間熟悉。”
富時雙手接過茶杯,道了聲謝,這才說道:“工作是得一步步來。不過,有些情況確實需要盡早掌握。比如……洪劍鋒同志遇襲的案子。”
這句讓顧常青端茶的手幾不可察地頓了一下,心跳有些加速。
這個富時突然提到這個案子,意欲何為。
顧常青不動聲色地放下茶杯,語氣盡量保持平穩:“哦?這個案子,是賈毅同志親自抓的,我也看過。富時書記是覺得……有什么不妥的地方嗎?”
這個時候就必須要強調立場,來試探富時的反應。
富時這個時候微微一笑,眼神有些意味深長。
“賈毅書記確實辦得很仔細,卷宗清晰,程序完備。暫時看來,沒有什么問題。”
“暫時”這兩個字就有些刺耳了,就像是扎在了顧常青的神經上。
他可以“沒有”問題,也可以在需要時,“有”問題。
這其中的彈性,可全在富時一念之間。
顧常青知道,這個話題不能再深入了。
他立刻借著喝茶的動作掩飾住情緒的波動,順勢轉換了話題。
“剛才在會上,聽富時書記說對仕山同志和你了解,你們之前認識?”
這可是顧常青最關心的問題,
富時對此早有預料,回答得十分坦然:“確實認識。我和是仕山同志是燕京大學研究生的同學。”
“同學?”顧常青心中一下了然。
民間有“人生大三鐵”之說。
一起同過窗、一起扛過槍、一起......
這三種經歷因涉及純真友誼、生死信任或隱秘共享,被視為人際關系中最牢固的紐帶。
在官場同樣適用,不過最后一項要換成,“一起分過zang”。
尤其是同學和戰友的情誼分量極重,兩人只要不是理念根本對立,哪怕分屬不同陣營,一樣不影響兩人的關系。
可是這件事也太巧合了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