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絕大多數勤懇工作的普通干部,他們的“獲得感”更加直接,那就是工資待遇。
除了按規定發放的基本工資,還有各種合理的補貼、績效、年終獎。
谷山縣干部每月到手的收入,穩穩高出保康市同級別干部百分之五十以上。
這就是經濟強縣的底氣和魄力。
李仕山常說:“干部也是人,是谷山百姓的一員,他們要養家糊口,我們不能只講奉獻,不講回報。”
“只有他們待遇好了,在家里的腰桿挺直了,生活無憂了,才能沒有后顧之憂,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更好地為人民服務。”
這番話,他說到了,也做到了。
文件宣讀后,袁學民、郭永華、那言依次講話。
他們的發言基本上大同小異,都是對李仕山工作的高度肯定。
袁學民稱贊他是“開拓者”,郭永華譽他為“標桿”,那言評價他是“谷山人民永遠不會忘記的好書記”。
最后,輪到了李仕山發音。
他緩緩站起身,沒有立刻開口。
他的目光緩緩掃過臺下每一張面孔,從前排的班子成員,到后排年輕的辦事員,眼神里充滿了不舍。
“同志們……”李仕山的聲音因為情緒過于起伏變得有些沙啞,但很快就恢復了過來。
“今天站在這里,心情很復雜。首先,是感謝。感謝組織的培養和信任,感謝各位領導的關心和支持,更要感謝在座的每一位戰友,和谷山幾萬父老鄉親!”
說到這里,李仕山彎腰鞠躬,臺下瞬間爆發出熱烈的掌聲。
“剛才領導們對我的評價,我愧不敢當。谷山能有今天,不是我李仕山一個人的功勞,是在座諸位,是全縣干部群眾,我們一滴汗、一滴淚,拼出來、干出來的!”
或許是不舍,或許是留念,李仕山一改往日開會言簡意賅、直奔主題的風格,在這個特殊的時刻,他似乎有太多的話想說。
他開始了漫長的“講故事”。
沒有講大道理,而是講起了這幾年來,谷山發展路上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卻凝聚著人心與汗水的小事。
李仕山講起剛來時,那個大雪封山的冬天。
他和交通局的同志們一起連夜撒鹽除冰,保障道路暢通,一位老股長把手套給了他,自己的手卻凍得裂開了口子;
他講起引進影視城項目時,招商局的小王連續一個月蹲守在對方公司門口,磨破了嘴皮子,最終用誠意打動了客商。
他講起推行新的考核制度時,遭到不少非議,是一位即將退休的老同志第一個站出來支持他,說“書記,我相信你是真心為谷山好”。
他講起看到年底工資報表上,普通科員工資大幅提升時,他內心那份欣慰,“我知道,大家家里的飯桌能多兩個菜了,孩子的學費不用愁了,這就是我們奮斗的意義”……
李仕山的話語平實,卻打開了每個人記憶的閘門。
臺下,被他點到名的干部,眼眶瞬間就紅了,激動地攥緊拳頭,胸膛劇烈起伏;
更多沒有被點名的人,也仿佛在他的敘述中,看到了那個曾經拼搏的自己。
看到了谷山從默默無聞到聲名鵲起的每一步,無數往事涌上心頭,熱淚盈眶。
講到動情處,李仕山的聲音也有些哽咽,淚水在眼眶里打轉。
這一次,李仕山講了足足一個多小時。
這可能是他在谷山最長的一次講話,卻沒有人覺得冗長,每個人都屏息凝神,生怕錯過一個字。
最后,李仕山再次站直身體,用盡全身的力氣,飽含深情地說道:“同志們,聚散皆是緣,離合總關情。無論我走到哪里,谷山,永遠是我的第二故鄉!你們,永遠是我的戰友和親人!請大家繼續努力,讓谷山的明天,更加美好!謝謝大家!”
話音落下的瞬間——
“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