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著李仕山一行人的考斯特飛馳在前往保康市的盤山公路上。
車輪碾過路面發出規律的聲響,車窗外是青山綠水的美景。
相比于離開谷山縣城時熱鬧的場景,此刻的車廂內靜得能聽見空調出風的細微聲響。
似乎所有人都沒有從剛才谷山百姓送書記的感人場面里走出來。
袁學民靠在前排寬大的座椅上,雙目微閉,手指無意識地輕輕敲擊著扶手。
這位老組工干部的腦海里,仍在反復播放著剛才那震撼人心的送別場面。
白發蒼蒼的老人雙手緊緊握住李仕山的手背,青筋凸起的手腕微微顫抖;
圍攏的百姓眼中滾燙的熱淚在陽光下閃爍;
人群中,一個抱著孩子的婦女踮著腳尖,只為多看他們的書記一眼……
這不是有心人精心安排的儀式,不是官樣文章,這是最質樸的人心,是老百姓用腳步投出的最真實的票。
“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袁學民不自覺地輕聲念叨出這句他常對赴任干部說的話。
但今天,這句話第一次變得如此具體、如此有分量,沉甸甸地壓在他的心頭。
在組織部門工作了幾十年,他考察過的干部沒有過萬也有上千。
他見證過的離任場面也不在少數。
可像今天這樣,由普通百姓自發匯聚,用最純粹的情感為一個官員送行的場面,他只在三十多年前見過。
那時他剛進縣委組織部的一名普通干事。
一位在山區干了二十年的鄉黨委老書記調離時,百姓也是這般扶老攜幼相送。
可要知道,那可是八十年代。
那個時候的干部可比現在純粹多了。
他們那真的是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一句話刻在了骨子里。
而今天,在這個物欲橫流的年代,哪個干部誰敢拍著胸脯說,自己能百分百做到。
可李仕山真的做到了。
袁學民這一刻終于體會到,為何上面那么多大人物會對這個年輕人如此“關注”。
為何新來的富時會力挺他。
這樣的人不重用,還能重用誰?
這已不僅僅是個人能力問題,這個年輕人真的有一顆“為老百姓做事”的心。
想到這里,,袁學民微微睜開眼,微微側頭目光復雜地落在斜后方李仕山的臉上。
李仕山正靜靜望著窗外,緊抿的嘴唇勾勒出堅毅的線條,微微起伏的胸膛能看出他還有些激動。
陽光透過車窗,在他年輕的側臉上鍍上一層金色的光暈。
“咳咳。”
一陣輕微的咳嗽聲打破了沉寂。
這是保康市委書記郭永華發出的聲音,他推了推鼻梁上的金絲眼鏡,語氣慎重地開口:“仕山書記。”
他用了正式的稱呼,顯示出接下來話題的重要性。
“谷山這邊,你打下了這么好的基礎,留下了這么寶貴的局面。”
“你這一走,班子接力棒怎么交,才能確保平穩過渡,不至于讓這么好的發展勢頭受到影響?”
說到此處,他目光掃過身旁的那言,繼續說道:“我和那言市長心里都沒底,很想聽聽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