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趙總笑話,我這個人啊,天生就不是品茶的料,就愛喝點可樂提神。”
“什么好茶到了我這兒,都是牛嚼牡丹,白白浪費了。”
李仕山說著,就直接打開了趙宏斌送來的食盒。
他拈起一塊小巧的綠豆糕送入口中,點頭贊道:“嗯,這點心確實不錯,香甜不膩,我收下了。”
“這好茶嘛,趙總還是拿回去,留給懂它的人,免得在我這兒暴殄天物。”
趙宏斌顯然沒打算輕易放棄,在他看來,官員的推拒多半是種必要的姿態。
于是他再次勸道:“李書記,您這就太見外了,真的只是一點本地土產,不值……”
李仕山未等他說完,便抬手打斷,語氣依舊溫和,但目光卻變得堅定:“趙總,咱們國人相交,貴在真心。古人云,‘君子之交淡如水’。”
“接下來幾天我住在這里,工作上或許還要麻煩趙總多多支持配合。這些俗禮,就真的不必了。”
話已至此,李仕山的態度已經很鮮明。
趙宏斌是何等玲瓏剔透之人,立刻從李仕山的語氣和眼神中讀出,這絕非虛情假意的客套,而是真的決絕。
他意識到,這位新來的副書記,恐怕不是能用這種尋常手段打點的角色。
他當即站起身,態度愈發恭敬,微微躬身道:“李書記說的是,是我考慮不周,唐突了。您早些休息,有任何需要,隨時吩咐,我們二十四小時待命。”
李仕山不再多言,只是微微點頭,示意胡福進送客。
那兩罐“粗茶”,自然被趙宏斌原封不動地提走了。
福進關好門回來,臉上帶著幾分鄙夷之色,說道:“李書記,這個趙總……心思也太活絡了。”
“剛才在門口,見給您送茶不成,又悄悄往我手里塞購物卡,被我嚴詞拒絕了。”
李仕山看著福進那略帶嫌惡的表情,不由啞然失笑:“福進啊,這不叫心思活絡,這叫商人的生存法則,或者說,是他們這行的‘路徑依賴’。”
“他這么做,未必就是存心要拉我們下水,要害我們。”
“你想,他能把酒店經營成安江的‘官方接待站’,背后必然打點了方方面面的關系。”
“我這個新來的三把手,在他眼里,自然是一個需要拜一拜的新‘碼頭’。”
“這兩罐茶,就像交‘保護費’,目的無非是在權力格局變動中,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最好還能結個善緣。”
聽李仕山這么一剖析,胡福進不由得想起自己老家做小生意的父母。
每逢年節,也是提著大包小包,四處奔走,陪盡笑臉,就為了能安穩經營。
自己在街道時,那些商戶逢年過節送來的米面糧油,雖不值錢,卻也透著一種小心翼翼的無奈。
他輕輕嘆了口氣,語氣里帶上了一絲同情:“聽您這么一說,感覺這個趙總……也挺不容易的。做生意,難免要看人臉色。”
李仕山見福進流露出感同身受的情緒,知道需要適時點撥,避免他陷入片面的認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