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所有的因果都是確定的,那自由意志就不存在。”
“但如果自由意志存在,那因果就不應該是完全確定的。”
“這個世界的人們陷入的,其實是一個哲學陷阱——他們相信因果是確定的,所以否定了自己的自由意志。”
“解決方法是讓他們重新認識到,因果不是鐵律,而是概率;未來不是確定的,而是開放的。”
“很深刻。”王也贊賞道,“那么,我們該如何讓他們認識到這一點?”
“我有個想法。”夢痕舉手,“我可以進入他們的意識空間,讓他們'體驗'不同的選擇會導致的不同結果。”
“當他們看到同一個選擇可以有無數種結果時,就會明白因果不是確定的。”
“好主意。”王也點頭,“但一個人一個人地說服太慢了。我們需要一個能同時影響所有人的方法。”
“我可以幫忙。”赫拉說道,“我繼承了智慧女神的力量,可以向整個文明廣播思想。”
“如果夢痕能夠創造一個共享的意識空間,我可以讓所有人同時進入。”
“那我來提供邏輯框架。”阿爾法說道,“設計一個能夠展示因果多樣性的演示系統。”
“我來創造故事場景。”小葵說道,“用故事讓抽象的概念變得具體可感。”
學生們開始積極地討論方案,每個人都貢獻自己的力量。
王也欣慰地看著這一幕——這就是團隊合作的力量。
“很好。”王也說道,“那么,讓我們開始實施。”
在時淵的幫助下,他們找到了這個世界的中央廣場——那里有一個巨大的因果可視化裝置,正是這個裝置讓所有人看到了令人恐懼的因果鏈。
“我們要用這個裝置,但以不同的方式。”王也說道。
夢痕、赫拉、阿爾法和小葵聯手,開始改造裝置。
一個小時后,新的系統建成了。
“所有人,請注意。”赫拉用神力向整個文明廣播,“我們將展示一個特殊的演示。請所有人集中意識,進入共享空間。”
在神力的引導下,所有陷入停滯的人們的意識都進入了一個共同的空間。
這個空間由夢痕創造,是一個純粹的意識世界。
在這里,小葵設計的故事開始播放:
故事的主角是一個普通人,面臨一個簡單的選擇——是否要在雨天出門。
“讓我們看看,如果他選擇出門,會發生什么。”
屏幕分裂成無數個分支,每個分支顯示一種可能的結果:
分支a:他出門遇到了老朋友,獲得了一個工作機會,人生從此改變。
分支b:他出門被雨淋濕,生病了,在醫院遇到了未來的妻子。
分支c:他出門時救了一個被車撞的孩子,成為英雄。
分支d:他出門時被樹枝砸傷,度過了倒霉的一天。
分支e:他出門什么都沒發生,只是普通的一天。
...還有成千上萬個分支,每個都不同。
“現在,讓我們看看如果他選擇不出門。”
屏幕再次分裂:
分支a:他在家休息,精神飽滿,第二天工作效率極高。
分支b:他在家看書,學到了改變人生的知識。
分支c:他在家時聽到門外有人呼救,出去救了人。
分支d:他在家無所事事,浪費了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