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陸軍野戰部隊之外,溫三決定再出動兩個飛行團,加上一支艦隊,一個裝甲旅,總兵力超過十萬。
這次對鬼子作戰,必將是一場大型戰役,持續的時間很可能超過三個月,甚至是半年以上。
溫三思忖良久,決定帶著林良國以及下屬參謀團隊隨軍北上,與早期和他們長期合作的兩位老前輩組成一個方面軍的前線指揮部。
對于溫三的決定,北方政權自然是持歡迎的態度。對于溫三的指揮作戰能力,他們也是認可能的。
有這溫三的團隊參與進來,這個前線指揮部的實力將會空前的強大。何況溫三還投入兩個空戰團進來,這對于一向沒有制空權的北方政權來說,可是從來沒有出現過的好事情。
至于艦隊,溫三決定將鄧陽的第三艦隊調過去,他們的主要作用就是切斷鬼子在海上的聯系。
鬼子在北方三省,以及朝鮮半島盤踞多年,這個方向來往鬼子國內的船只非常頻繁。它們將北方三省產出的大把運送回了國內,以支持的鬼子向各地區發起侵略戰爭。
鬼子關東變化是非常大的,最初它們在北方三省屯軍,總兵力只有40來萬。不是甲種精銳師團就有8個,還有大把乙種師團,丙種旅團和無數的間諜成員。
這在當時的北方三省,幾乎是無敵般的存在。東北王被炸死之后,少帥上臺,根本沒有與鬼子戰斗的勇氣。
帶著大把的部隊一槍未放,撤退出去,也將北方三省拱手相讓,讓其落入了小鬼子的手中。
隨著鬼子全面侵華戰爭開啟之后,鬼子連續增兵。不斷從國內運兵過來,同時還從當地招收了一些偽軍,還有大量朝鮮籍的士兵。
鬼子的兵力跟著快速膨脹,一度達到了近百萬的兵力。
后面各方戰場吃緊,鬼子不得不把一大部分精銳師團抽調南下作戰。關東軍的數量也跟著隨之下降。
若不是鬼子為了防備毛熊,它們留在北方三省的兵力會更少一些。絕對不會還有50萬的兵力。
當然,鬼子現在這50兵力的戰斗力,肯定是不如早期那么精銳。真正的甲種師團數量只剩下一半都不到了。
這些精銳師團大部分駐扎在蒙滿一線,并且在這個方向修筑了大量的防御工事,以防備毛熊的進攻。
就拿北方部隊最先攻擊的宛平城來說,與他們戰斗的甲種部隊只有一個聯隊的兵力。更多的鬼子是乙種作戰部隊。
只是鬼子占著地形上的優勢,裝備上北方部隊占不到多大的優勢,才打得這么辛苦。
對于是這情況,溫三肯定是了解的。
他當初的設想就是把國內的鬼子丟給國府以及北方勢力去解決。他把重心放到境外去。
只是沒想到,北方軍會主動向北方三省發起進攻,這倒是出乎溫三的意料之外。
其實照現在鬼子的形勢來看,也許等不到45年,它們就會全面投降了。駐扎在北方的關東軍,最后也只會淪為戰俘而已。
北方軍實力成長起來之后,盯上了這塊肥沃的土地,自然也是經過長時間思考之后,才做出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