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軻和段靈兒兩人又在這家蹭了一頓午飯。
主食是比糙糧餅還要刮嗓子的麥飯,搭配一碟葵菜。
不錯的是有煎魚,一早從衛水里的撈上來的。
荊軻幫著女主人洗碗,又沐浴了一身她贊許的眼光,覺得這小伙子真不錯。
中午烈日當頭,整個頓丘鄉都是蔫蔫的。
段靈兒回房小憩,荊軻用涼井水擦了一把汗,坐在門口扇扇子乘涼。
又靠在門框上瞇了一覺,跟狗玩了一會兒。
太陽慢慢偏西,他就往木匠家走去,去看看車軸做的怎么樣了。
順路敲開一戶人家的大門,問他有沒有興趣到濮陽城掙錢。
男人看起來有點興趣:“什么活兒?”
“站在路上排隊,管飯。”荊軻回他。
“排隊?要做什么嗎?”
“什么都不用做,只要人來就行,排成一列,到頭之后坐進店里喝口水,休息一會兒,然后出去接著排,直到下市。”
“就這樣?”
“就這樣。”
那人狐疑道:“騙人的吧?”
“反正有這么個活兒,你想來就來,走一個時辰到濮陽東市,也不花錢。”
他想了想:“給多少?”
這個問題荊軻還沒跟段靈兒討論過,但總歸不能比阿山少,便說:“十五錢,一日一結。”
“也太少了。”
“可你什么也不用做啊,就走過去,往隊伍里一站就好。”
男人擺擺手:“我還要種田哩,哪有時間天天跑到濮陽城?”
荊軻點點頭:“打擾了。”
他繼續往木匠家走,一面慢慢想著。
找托這種事情當然應該找同城的。
其實不需要太多人,只要店里滿桌、門口能排起隊伍就可以,可至少也要有二三十個。
不用持續太長時間,順利的話,半個月就能把真客人帶過來。
但到哪里去認識這些沒事干、可以天天來排隊的人確實是個問題。
不能真的在路上隨便問一個,更不能大肆宣傳在招托。
那樣托就沒有意義了啊。
而且光有這些還不夠,店里必須要有足夠吸引人的噱頭。
不然就算勾起了真客人的好奇,他們來了一次,發現其實也沒什么特別的,很快就會丟了興趣。
而這個噱頭嘛……
荊軻想到這里,一個轉彎邁進木匠家。
榆木早已去皮拋光,父子兩人剛剛打磨完,正在刷桐油。
本來不會這么快的,但荊軻急用,這車軸也少了幾道工序。
桐油要暴曬,在這種夏天也需要五天的時間來徹底曬干。
還有其他一些對木頭性能的檢驗步驟,需要一定時間才能觀察出它的質量,現在統統省去了。
趁著他們在做,荊軻參觀了一下這里。
這里是一座家庭經營的小工坊,主屋里擺著大大小小的木工工具。
刨子鑿子砂輪,食器家具木雕,遍地刨花,還有木頭廢料和半成品。
他隨意轉了一會兒,那邊就完工了。
之后把車軸運過去,卸馬松套,放倒車身。
木匠對輪子旁邊的關節敲敲打打,準備換軸。
他其實也沒做過這種馬車,在敲打前仔細研究了車底構造。
才一層層地將車輪順著結構拆下來,把零件按照順序整齊地排在一邊。
接著換下開裂的舊車軸,對比一下長度,又把新的鋸掉一點。
幾番嘗試,終于把新軸插進槽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