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軻原本想在下午去找開鎖小工具的。
就因為王世的一句話,在店里一直等到快傍晚,其他店鋪都準備關門了。
兩個孩子也把功課背得滾瓜爛熟,現在帶著小白條在后院兒給阿水上習字課。
荊軻和段靈兒一起看《五蠹》來打發時間。
韓非讓他看,他就去書坊買來。
這個時候的書籍全靠手抄,普通人家沒有正經書,識字的也不多,能有一套黃歷一樣的《日書》就不錯了。
濮陽城有一座專門給貴族富人家抄書的書坊。
是呂家經營的,里面坐了一屋子的抄書人,天天從早抄到晚。
其中很多都是五年前參與編寫《呂氏春秋》的門客。
書坊幾乎囊括了世上能稱得上名的所有書。
有人出錢買,他們就找出母版分工抄一份。
當下最熱門的是《呂氏春秋》,全書二十六卷,二十多萬字。
總共有四五百卷竹簡,非常壯觀,非常貴。
一般人不買全的,也買不起。
只單獨買其中最有名的幾卷,放在家里就足夠充面子了。
其他《詩》《尚書》《春秋》之類的也有,還有各家學派的語錄和著作。
近兩年,韓非的文章在貴族、士子間廣泛流傳。
秦國靠法家崛起,對山東六國形成碾壓之勢,效果顯著到令人眼紅。
六國人都看在眼里,所以也就來研究研究這個法家到底有什么厲害之處。
然而看著看著,世人的關注重點就從韓非的理念轉移到他斐然的文采之上了。
文鋒犀利,立意明確,用清晰的條例和生動的寓言,來闡明一個個深雋的哲學道理。
貢獻出了“自相矛盾”、“守株待兔”、“濫竽充數”、“老馬識途”這些流傳千年的、耳熟能詳的經典成語。
“嗯……長袖善舞,多錢善賈,”荊軻默念著點點頭,“原來是出自這兒啊。”
“多錢善賈!說得真好!”段靈兒感慨道,放下自己讀的那卷,湊到荊軻旁邊,“哪兒呢?我看看。”
“喏。”荊軻指出這行字。
段靈兒點點頭:“這就是在說我們啊,只有本錢多了,有底了,才能做好生意。”
荊軻想了想,找出另外一卷,上下掃視兩眼,拿給靈兒看:“這句也是在說我們吶,我們這樣做生意的商工之民,是五蠹之一唉……”
靈兒蹙眉接過竹簡,捧在手里細細讀了起來。
只看過這一篇文章,她就已經成了韓非的小迷妹,此時不信韓非寫的東西是在批評自己。
“不是的,你好好看啊,他寫的是積累奢侈財產、囤積奇貨、從農民身上牟取暴利的人,我們哪里奢侈了?我們快要倒閉了啊,普通生活都難以為繼,就不能做點生意挽救一下嗎?還有這個囤積奇貨,你不覺得就像……”
她忽然停下,朝前門后院各望一眼,然后湊到荊軻耳邊,把聲音壓得低低的,小聲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