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韓非和憤怒的女人之間,荊軻和蒙毅果斷選擇了韓非。
他們把回將軍府謝罪的事情暫時押后,派了驛館的小伙計去報個平安。
接著打聽到韓非被軟禁在城西的興平宮。
它還有另一個名字,質子宮。
也就是看管各國質子的地方。
美其名曰“宮”,其實是一片筑起垣墻的里巷,條件只比普通民宅要好上一點,也寬敞一點。
質子們分門別院居住,每道院門都有重兵守衛。
只要稍加觀察,就能發現這些宅院的風格也有等級上的區別。
最次的是夯土,條件很苦,住著最不要緊的人質、也最不受重視,隨時可能會被殺掉的那種。
這種質子多半是由別國為了求和主而動送來的,沒有尊嚴,質子也就不會被善待,比如燕國太子丹。
送來的質子與囚犯無異,只能在院子里活動,每天等人來送兩頓飯。
好一點的木構房屋、院里種樹,只是屋舍、家具老舊、雜草叢生,沒人打理。
這里住著尋常質子,通常是兩國談攏條件,互換人質,所以不能輕視。
他們可以在士伍的跟隨和看管下進城四處轉轉,還可以進酒肆、女館風流一下。
最好的院子只有一座,與普通房型離得較遠,前前后后幾間屋子,有下人照顧,還有專門的廚房,儼然一座富戶大宅。
屋子級別最高,看管的人自然也非常重要,比如韓非。
秦王昨晚親自送他入住,還囑咐下人好生照看,二十畝的院子,里里外外總共五十人的守衛,把這里圍得像鐵桶。
雖然韓非被赦免,但細作之身是毋庸置疑的。
嬴政不打算放他走,如果韓非不肯為秦國效力,那自己用不上,也不會給別人用,就這么一直養著得了。
城內許多文人士子得到風聲,一大早結伴而來,圍在韓非院門口要見韓子。
韓非之前一直被秦王的馬車接來送去,普通人很見上一面。
現在聽說韓非可能要被一直留在秦國,激動萬分,拿著各自的文章想要來討教。
荊軻和蒙毅趕到時,這群士子正在和院里的管事攪和。
“韓子現在是戴罪之身,沒有王上命令,誰都不可以見!”管事高聲宣布。
一人不滿道:“秦王不都赦免了嗎?韓子何來有罪之說?有罪的人應當被關去王獄才是。”
眾人附和。
“就是,誰不知道昨晚是秦王親自去王獄接來的韓子?這樣都算有罪,那沒罪的人,豈不是要飛到天上去?”
“你說韓子有罪,拿出證據來啊?就算是秦王,也不能光憑猜測就判一個人有罪吧,秦律難道都是擺設不成?”
“秦王這樣關押韓子,難道不怕引起天下人的眾怒嗎?”
當時的一國之君并不像后世的皇帝那樣地位崇高不可冒犯。
因為國家太多了,七個國家七個王。
民眾只要有點見識,就會認識到君主其實離自己并沒那么遙遠,批評、諷刺也不鮮見。
而且這幫人大多不是秦國人,才會“秦王秦王”地喊。
真正的秦人在耕戰國策的深刻熏陶下,要么勤勤懇懇種田,要么老老實實當兵,要么就是一心一意走仕途升官。
總之老秦人都很忙,很少有像這樣沒事干、以士子自居晃來晃去的。
當世的士子分兩種,沒有孰優孰劣,只是人各有志。
一種是在齊國稷下學宮的、那些專注于精進學問的人。
他們著書立說,把自己的學術理論寫成長篇大論,以此來影響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