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說來就來,從不管你能逃去哪兒。
就在那些年輕人把“秦軍即將引水淹城”的消息傳遍大梁全城之后沒多久,闕臺和市亭外就張貼了告示,大意:
秦軍已在城外扎營開工,準備引水灌城,大梁城將會大開城門十日,讓百姓們盡快自行撤離。
絕大多數人不識字,得靠人念出才能知道大意,聽了之后個個沉默不語,心急如焚,面如焦土,“急急急”全寫在了臉上。
有不愿離家蹲在原地哭的,有噴罵著把秦王爹媽祖宗八代問候個遍的,不過大多數人還是低著頭往家趕。
短短半天之內,大梁城內的幾片里巷中雞犬不寧、六畜不安,全城的孩子好像都在此時哭鬧起來,男人吼,女人叫,每家每戶都翻箱倒柜地收拾離城的行囊。
借馬的,借車的,我沒有,他不借,兄弟不要做了,還是不是朋友?
多事之秋人人自危,誰家不先就著自己的緊?一出事,全亂套。
秦國一箭未發,這大梁的人心,就都散了。
……
……
十五日后。
秦王書宮。
從大梁前線快馬奔回的傳信兵跪在嬴政面前匯報戰況:“……十萬余大梁百姓在十日內離城過半,城內守軍軍心動亂,魏國朝臣聯合逼迫魏王投降我秦,魏王及其王眷已被王賁將軍派人看押,不日便將押解回咸陽,城外的水渠工事也已暫停。”
“大梁城內現狀如何?”嬴政問。
“已由我軍接管。”
“傳令給王賁,讓他繼續駐守大梁,等待郡縣官員的派遣,并且設法告知流離在外的魏國民眾,告訴他們可以回家了,返城之后便是秦民,即刻去縣府更籍。”
傳信兵領命,隨后退下。
一旁的趙高連忙殷切作揖:“恭喜王上,魏王被俘虜,魏國……亡了。”
嬴政“嗯”了聲,魏國覆手即滅,容易得一點成就感都沒有。
如今是秦王政二十二年,魏國滅亡與歷史上同年。
秦國用幾十年前水灌鄢城的前車之鑒作為“恐嚇”,嚇走了大梁數萬民眾,還逼得大臣逼宮勸降,既沒兩軍交兵而出現傷亡,也沒有水淹大梁造成百姓罹難,就這么輕輕松松滅了魏國。
無攻……么?
嬴政腦中閃過這兩個字,只用一則消息,就把大梁城內軍心、臣心、民心打成一盤散沙,無論如何也無法抵抗來勢洶洶的秦國,就連封城自守也沒用。
這招看似高明,但他很清楚真正起到決定性作用的不是“恐嚇”,而只是魏國實在無力反抗,人心離散,大廈將傾,“水淹大梁”四個字只是壓死老馬的最后一根稻草。
而同樣的做法要是放在楚國,就絕不可能行得通。
眼下的齊國不足為慮,只剩一個楚國令嬴政心懷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