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之前李斯提議先滅齊國,但綜合利弊和實際戰況,他還是聽從了王翦的建議,先滅楚。
這會兒書房內有王翦、李信和蒙恬,這三人被喊來商討攻楚事宜,嬴政想在他們之中選人領兵。
李信見魏國的事情告一段落,便稟道:“王上,斥候來報,楚軍已在與我秦交界的方與、陳縣兩地大量屯兵,王上預計何時攻楚?”
嬴政:“楚王負芻弒兄上位,王座不穩,朝中對他多有詬病,不過據耳目來報,他近段時間在竭力收攏臣心,使各地分封大貴族為他所用,征調私兵,操練軍士,楚國上下難得通力,我秦必須趁他們形成氣候之前盡快發兵。”
李信點點頭:“聽聞他們用項燕作主將,此人有勇有謀,是個分封的貴族領主,已經聚集了不少貴族私兵為王師增援。
“但這些嬌養的私兵各有歸屬,缺乏統一的訓練,單兵雖勇,卻無紀律,作戰時能否聽懂金鑼和戰鼓的指令也讓人懷疑,縱然人數匹敵,可我秦軍銳士對付這種散兵游勇綽綽有余,亦如破竹之利箭,必能在一年之內拿下楚國。”
嬴政:“若讓你帶兵,需要多少人?”
李信自信道:“不過二十萬。”
“二十萬么?”
“是。”
按照秦國銳士的實力,嬴政對攻楚不說十分自信,至少也有八分,二十萬應該足夠管用。
但他一直想著荊軻在一年前說的那句、可以被看作預言的話:
……滅魏同年,李信蒙恬攻楚,李信說攻楚不過二十萬,卻被楚軍尾隨三天三夜不得休息,大敗,遂改派王翦率兵六十萬再攻,二十三年,王翦大破楚軍,斬殺楚將項燕……
那晚的話,嬴政字字入耳,記憶猶新,像是烙印一般打在他心里。
二十萬,到底夠不夠?
他瞥向王翦,見他愁眉不展欲言又止的,便問:“王老將軍有何建議?”
王翦拱手欠身:“王上,若要攻楚,必須派兵六十萬。”
“六十萬?”李信皺眉看去,覺得他真是老了。
而嬴政心里有些卻豁然:“當真?”
“當真,”王翦點點頭,“楚國雖然衰落,但地廣人眾,且楚地東南多沼氣屏障,我軍進入楚地必有不熟地形之弊,一旦交戰,定是死戰。
“方才聽到李將軍所言,便猜他是想效仿武安君當年采取長途奔襲、速戰速決的方略,但時過境遷,武安君那年只是攻城略地,并沒有帶著滅國的目標。
“而如今,秦劍直指郢都,楚人一定會鉚足全力背水一戰,連他們的貴族私兵都被聚集成能戰的王師,可見楚人反抗之決心,王上,面對這樣的敵人,切不能硬拼。”
連王翦都這么說了,這就和荊軻語言的一樣,真的需要六十萬才能攻楚。
李信正值壯年,急于想來一場攻城大戰立功進爵,他當場就要提出異見,手剛端起,嬴政捏了捏睛明穴:“寡人再想想,你們先下去。”
三人只好告退,稍過了一會兒,趙高命人端上來一碗湯。
“王上,這是枸杞雪耳湯,喝了提神醒腦,明目亮睛,王上請用。”
嬴政沒什么興趣,轉而問:“荊軻現在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