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空置的質子宮,重新掛名為“興平學宮”,變成專門教學傳道的學區。
除了這里原來叫作興平宮的緣故,也取“興”“平”二字的含義。
從孩童的學堂,到少年及成人的學室,全都被統一集中于此。
學子學成之后,就會被分派到各個官署任職,或官或吏,或文或武,成為推動先進秦法執行的新鮮血液。
大秦很重視基層官吏的培養,對他們的識字率和業務能力都有非常嚴格的要求,每年都要進行考核,屢次不過將被定刑處罰,所以官吏們都要鉚足了勁兒的保持自己的能力。
這是一套相當成熟的律法教學體系,事關國家根基民生,必須要有專門的處所。
而把荒廢的質子宮做為此用則再合適不過。
這是韓非提出的建議。
他直接找了李斯來商討,盡管依舊被酸了幾句,但李斯對這個方案卻沒有任何的修改意見,原封不動呈給了嬴政,說是自己和韓子一起想出來的。
李斯在統一之后位及左相,與右相馮去疾共同輔佐嬴政,他最初要做秦國丞相的目標已經達成,十多年過去,對韓非的敵意也減半。
更重要的,他斗不動了,韓李二人都年過半百,李斯更是沖著六旬狂奔不止。
他僅存無多的經歷還要要幫助嬴政來分擔這個龐大帝國的重擔,頭頂一根毛都不剩,哪有閑心再來跟韓非爭風吃醋?
有了李斯和韓非的聯名提議,興平學宮的方案便很快被敲定。
而今興平學宮才剛剛成立兩年不到的時間,人數雖不多,但都是沖著韓非的名聲來的,并且每天都有新的面孔出現,學宮的盛況,來日可期。
……
……
是日,韓子法學院。
早間的習課辯論剛剛結束,仆人們在送走最后一批學子后,開始打掃大堂和院落,后廚里也悠悠飄來了飯香。
上午講學,下午著書作文,雷同的日子一天天過去,韓非已經習慣了這種平淡。
他對秦國能兼并天下并不意外,按照當年的勢頭和嬴政的野心,一步一步都是有跡可循、是可以被預測的,只是沒想到這么快。
轉眼三年過去,故韓地也已經變成了潁川郡,物是人非,自己眼下的責任就是把這興平學宮給撐起,傳道講學,讓它成為法家圣地。
就在韓非被飯香誘得饑腸轆轆時,一位風塵仆仆的客人被仆人引了進來,在門外謙恭一禮:“師兄,可還記得我么?”
韓非虛著眼睛,看清來人,欣喜道:“張、張蒼師弟,許久未見,你怎、怎的來了咸陽?”
……
(張蒼:荀子的學生,歷史上的漢初名相,歷算學家,曾經校正《九章算術》,賈誼的老師,活了一百多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