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軻本想在今天的會后向嬴政請假,借著回濮陽吊唁呂從革的名義,然后再請個辭,“告老”回鄉,過上從三十歲開始的退休生活,不想卻遇到了這兩個貨。
解決掉趙高,安頓好扶蘇,看起來沒什么可操心的了。
但嬴政最大的敗筆就是他最后那些年干的求仙的糊涂事兒。
荊軻快要辭官了,就要奔向富足美滿的退休生活了,不打算摻和,可他實在不能看著嬴政在求仙的路上一條道走到黑。
這熊皇帝,還真是不讓人省心。
嬴政求仙的念頭并不是老了之后才有,而是自統一后,斷斷續續十幾年一直沒有中斷過,愈到后面就愈加依賴,人生的關注重心也從治國理政變成了求仙問藥。
這期間他服了好些方士的狗屁丹藥,把自己的身體都給托垮了,脾氣也變得暴躁。
“焚書坑儒”其實是個遭到后世一重重添枝加葉、潑墨加垢的非真實事件。
準確的說法應該是“焚詩書,坑術士”,而后者的的起因正是來自這些滿嘴亂跑瞎扯淡的術士們。
方術之士,叫“方士”“術士”都可以,就是指煉丹以求長生不老的人。
這些方術士們在皇帝面前拍著胸脯保證能求得藥,嬴政求藥心切,信得真真的。
還廢“朕”自稱“真人”,并在宮里修建帶頂棚的甬道來隱藏自己的行蹤,更不許別人透露,而變得神神叨叨,對成仙的執迷近乎荒唐。
而方士們亂說胡話不打草稿,折騰好幾年下來什么都沒撈著,誆了嬴政不少錢,蹭了不少飯,最后卻連個有用的藥渣子也沒瞧見。
秦是看重法制的國家,重視實踐效果,對待這種方士,有著非常明確的指標,“不得兼方,不驗,輒死。”
也就是像這種有煉丹技能的人,做出來的東西不能模棱兩可,經過檢驗之后,若是不靈驗的,人就要被處死。
動真格了,這些方士害怕了,于是串通起來,打算一齊逃跑。
嬴政大怒,讓御史臺查辦此案,在咸陽的各種方士、文人,都被牽連進來,最后判定其中四百六十余人有罪,被活埋與咸陽東郊。
這就是所謂“坑儒”事件的大致始末,至于后來怎么從“術士”變成“儒”的,那就……嗯。
關于那個歷史上的事,荊軻不再去想,眼下他只想把嬴政對求仙的渴望和對妄想長生不老的萌芽掐死在搖籃里。
“荊軻,”嬴政沙啞地喊他一聲,“上前來說。”
他欠身上前,穿過兩邊大臣的疑惑目光,要不是剛才喊那一嗓子,很多人都還沒發現這個素來與政務無關的劍卿竟也在會上。
他也不想的,他只是來請個假,卻遇上了這爛長爛長的破會。
嬴政還感冒,鼻涕帕子隨手扔,弄得閉塞的空氣里都是病菌,荊軻覺得自己要中毒了,臉色不大好。
又碰上兩個來騙人的,臉子就更沉了。
徐福和盧生見荊軻走近,不知他為什么黑著臉,私下里斜眼對視,面露躲藏之色,氣短了幾分。
這徐盧二人,暫時還不能說他們是騙子,因為連他們自己也是堅定地相信仙山、仙人和不死藥的存在的。
并且認為能用為皇帝找得仙藥的功勞給自己帶來榮華富貴,所以才費老勁兒地托人找關系給嬴政上奏。
燕地和齊地靠海,人們天天對著海看,總會看到那么幾次海市蜃樓,便誤以為是仙山仙島,這也是為什么當時的方士多出自海邊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