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敏儀命藍笛去給攔路告狀的王婉華伸冤,考慮到一群大男人帶著一個女子多有不便,藍敏儀又將聽心派了出去。
兩個姑娘互相照應,還能給鬧別扭的小兩口提供機會,聽心不情不愿的領命了,藍笛倒是十分感激的深施一禮。
藍笛點了二十名親兵隨他而去,他們直奔清遠縣,總得先確定了王婉華所言屬實,才能為她一家伸冤。
隊伍再次起行,榮晟恩騎馬跟在藍敏儀車旁,他剛才一直旁觀沒有插話,如今卻感嘆道:“堂妹還是太過心善了,為了一個民女不惜得罪徐家,有些沖動了。”
“心善嗎?”藍敏儀嘴角掛著自嘲的笑,“本宮很虛偽,打算找個冠冕堂皇的理由拒了,可惜那女子很正直。”
“堂妹若不是心善,直接以公主不可干預地方政務為由將人趕走就是了,又何必給她個機會?
無論堂妹如何想,但在我看來我們算自己人,所以提醒堂妹一句:對我們這種人來講,立場比是非對錯重要。”榮晟恩提醒道。
從前他覺得這個堂妹殺伐果斷不輸男子,但今日才發現她骨子里還是帶著女子特有的溫軟,學不會上位者應該有的冷酷理智。
藍敏儀沉默地坐在馬車里,內心紛亂。豫州布政使徐卓林是太后娘娘的侄子,是她最疼愛的幼弟--徐文淵的嫡長子,于情于理,她似乎都不該插手這個案子。
于情,自年幼時,太后娘娘就對藍敏儀十分疼愛。年前罰跪時,也是太后娘娘關照,她才能平安度過那二十四個時辰,太后娘娘對她有大恩。
于理,徐卓林的姑母是太后,伯父是當今右相,父親是伊犁巡撫。無論哪一個,對于藍敏儀來講都是應該小心維護的人脈。
不用榮晟恩提醒,藍敏儀也明白成大事者不拘小節的道理,可是難道就要是非不分,眼睜睜看著無辜百姓遭此橫禍,天理公道何在?良心何在?
這可不是有國仇家恨的異國人,這也是大宣的子民啊!
如今藍敏儀大仇得報,再無必須要完成的使命了,拿回藍家失去的軍權不過是她的不甘在作祟罷了,她不想為此泯滅了人性。
若她真的不擇手段爭權奪利,無視天下萬民的苦難,無視朝廷的興衰,只怕有朝一日下了黃泉,藍家先祖要動家法的。
入了豫州境內不遠,就到了久安州,這里是運河的起點,藍敏儀將在此處轉水路前往江南省。
為了不耽誤政事,藍敏儀一早兒就下了令,不許豫州巡撫來省界處迎接,豫州巡撫干脆就帶著省里主要官員就近來了久安州。
一省巡撫親至,藍敏儀自然不好避之不見,少不得要見面客套兩句。
豫州省內大員都在,徐卓林自然也在,藍敏儀仔細看去,一臉的正氣凜然,但眼神卻不似外表那般正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