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宮。
顧清音收到新月小筑送來秘信。
“沒想到小弟這么快,就飛書回信,待我一觀。”
顧清音展開書信后,當即喜上眉梢。
“不愧是小弟,就按此法執行,看那齊云山如何應對。”
拖病不朝這主意,雖是鄭云山和齊山河共同謀劃,但是鄭云山現在未暴露野心,所以照舊每日上朝,并假意與新帝云奇和清音公主分擔,實則利用這一機會,更進一步接觸朝政核心。
這時依舊堅持上朝的臣工,他把每人的名字都默記心中,同時一些地方的奏折,他過目之后亦會做出篩選,知道哪些地方官員,要接下來重點“照顧”
兩人現在一明一暗,相互配合。
鄭云山欲徹底把持朝政,尚需齊山河配合。
兩人最大的敵人,是清音公主。
若是無他輔佐新帝,鄭云山早放棄與齊山河合作,一人獨享成果。
原來的時候,顧清音輔佐兄長,就能震懾群臣,現在身邊又多一陳元,兩人唯有暫時合作。
這時,新帝云奇宣布上朝。
“太師,請代朕擬旨。”
“再有有臣工假病怠政,其份內事便皆由其下設副職全面代管,既然他們不愿上朝,朕給他們機會。”
鄭云山聽后內心吃驚。
“這真是陛下本意,還是清音公主想出的對策?”
鄭云山百思不解,以他對二人了解,應想不到這樣的對策。
那些平日里的副職之人,才干事最多,并且對諸般流程、制度爛熟于心。
只此一招,便輕松完成朝堂內部換血,且令這些臣工不敢有半點怨言。
畢竟先有這些人拖病不朝,才有此令下達。
而這些副職,受到新帝提拔重用,傾刻之間便成新帝擁躉,可以說齊山河這次所謂的計策,未起好作用不說,還要對他二人反噬。
一旦滿朝文武,重要位置皆是新提拔、扶正的新臣工,二人前功盡棄。
新帝云奇見鄭云山遲遲未動,發出詢問之聲。
“莫非太師,有更好的解決方案?”
“若太師有良策,朕倒也不必下此命令。”
鄭云山想了想。
“陛下,臣覺得應該給他們一次機會,若明日他們還不上朝,陛下再降旨意不遲。”
云奇點頭同意。
“好,那就如太師所說,若這些怠政臣工還不上朝,就永遠放長假好了,同時也希望太師向齊相代為傳達朕的意思。”
鄭云山唯唯諾諾,內心再次翻江倒海。
“真不知,是何人出此計策,竟讓老夫也無計可施。”
鄭云山懷疑是陳元,在背后出謀劃策。
“看來,老夫還是低估了陳元。”
鄭云山猜測沒錯。
這一次正是陳元的陽謀。
一切都擺在臺前,但是二人又沒辦法不按陳元想法行事,往后很長一段時間,兩人行事都會受到掣肘。
事情顯而易見。
若這些臣工還是拒病不出,新帝云奇完成人員換血順理成章,但是按其所說的做,兩人依舊討不到便宜,畢竟朝堂上有許多是各部的副職官員。
能混到京官者,哪個不是人精。
他們當然嗅到機會。
新帝云奇有意將他扶正,是這批舊時的老人,不給他們機會。
陳元這一次,用得乃是陽謀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