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德讓點頭稱是。
“先生,是我對陳元所為有一事不解,來求先生釋惑,我擔心其種種行為,會偏離先生預設路線。”
顧先生問明德讓到底何事。
明德讓具實以答,如果陳元只是向柳如海提議多建糧倉,他便不來詢問了,因為其背后動機很好理解,為了防備災年,但是陳元還向柳如海提議,要加固城墻,這就讓人匪夷所思。
好端端地加回城墻,讓明德讓費解。
顧先生對陳元這一舉動,也感覺不可思議。
“此舉確實奇怪,你且回去靜觀其變,只是加固一下城墻,還不至于像你說得這般嚴重。”
待明德讓走后,顧先生陷入深思。
“難道,真如德讓所說,陳元早晚有一天,會不按我的預設路線進行,他這次到底出于何種目的,才向柳如海提出如此建議。”
按大乾律,各地修固城墻乃是工部負責,并且向兵部備案,畢竟這涉及城池防務。
只因大乾朝曾出過一回動蕩。
在未發生那次動蕩前,各地方只要城墻損毀,皆可自行處置,無需這樣麻煩。
但是后來某位享有封地的王爺,不斷加高加固城墻,一來二去竟將自己封地打造成第二個小朝廷,等其成氣候時,朝廷出兵平判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也能以攻克。
若非那位王爺因為糧草問題,加上封地面積過小,還真給他成事了。
從此以后,異姓不利為王,并且各地城防,皆由工部與兵部互相配合,被明確寫進條文規矩當中,為了就是防止有人私處作亂。
如今。
陳元提出此等建議,豈非公開與朝廷做對,除非陳元得到批準授權,但是這種事情,理應柳如海往上級府衙門匯報,然后逐級遞交才是,怎么也輪不到陳元操心。
……
皇宮。
早朝,百官在側,新帝云奇正襟危坐。
齊山河這時出班。
“陛下,臣有本。”
“臣要參奏陳元有謀反嫌疑。”
此話一出,百官皆驚。
新帝云奇亦對此事露出不敢相信的眼神,顧清音在一邊更是神色變化。
“齊山河莫不是瘋了,竟當殿參奏陳元有反心?”
這時。
齊山河直接拿出證據。
“陛下,若非工部與兵部收到請求,說平陽縣城池需要加固,陳元之狼子野心,怕還是無法暴露。”
顧云奇臉露疑惑。
“你是說上報之事,是陳元提出?”
齊山河當即呈上奏章。
“此事千真萬確,確實是陳元提出。”
“若柳如海提出,并層層上服,臣自不敢有非議,但是陳元僅是天楓成員,并無半點官職,竟行僭越之事,還不能證明其野心嗎。”
“今日他敢僭越提出加固城防,他日還指不定做出何等事情。”
此話一出,百官嘩然。
“是啊,這事也不歸陳元管啊。”
“不錯,而且我等也未聽說,平陽縣城防需要加固,平陽縣非戰略要地,自按最低規格即可。”
這份奏章確實是陳元所寫。
他知道勸說柳如海,肯定不會得到同意,他直接找到劉野,讓他將奏章遞上。
劉野這時對陳元言聽計從。
他不敢問奏章上的內容。
陳元這樣做有故意成份。
他這樣做,自有其背后動機與目的。
不然陳元根本用不到這么麻煩,直接書信顧清音就好,若是朝廷親自下令,工部與兵部,又豈敢過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