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元因確定受劉存控制的這些武人,皆未進入正式殿試環節,所以他把像上官云飛、秋若星、李猛、高平這些人皆被排除。
陳元私下找到其他人,并發表事先聲明。
“明日,你等皆要接受陛下重新檢閱,也是陛下格外給的一次機會,我希望你們能說實話。”
陳元聲音抬高八度,繼續往下說。
“比如你們當中,有沒有人投靠他國嫌疑,我想我的話,說得足夠清楚。”
陳元一番強調后,那些受了控制的武人,各自心中打鼓。
他們未想到此事竟被皇帝知曉,并且派出陳元調查。
“什么,我們當中有人投靠敵國?”
“是誰?馬上站出來,別成為我們武人的恥辱。”
“就是,不要因為幾條臭魚爛蝦,影響大家得來不易的機會。”
這時那些被迫同意合作的人,開始臉紅發燒,其中道理他們何嘗不懂,但是在親情面前,他們內心天平還是有所傾斜。
他們做出這樣的選擇,不能全怪他們。
只因大乾朝的制度決定了,天下只是顧氏一脈的天下,而非百姓之天下。
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到死守氣節二字。
有人把親情看得更重,無可厚非。
終于這些人鼓起勇氣站出,他們承認有迫不得已的苦衷,才做出此等錯事,并求原諒。
陳元讓他們起身說話。
“我能明白你們的處境,而且我已答應盧方和馮勇等人,很快會一并解救你們的親人出來。”
剛才還在咒罵的一些人,聞聽真相,當場憤怒。
“陳大人,你只要發句話,我們第一個去營救。”
“雖說他們行為不可原諒,但若換成是我們,未必不會做這樣的選擇。”
他們雖是武人,卻非一味的莽。
陳元擺手,示意大家安靜。
“會有這樣的機會,讓你們施展,因為我用不了多久,就會出使許國。”
眾人充滿期待,誓言一定要把人一個不落地救出,大乾子民怎可淪為許國人的奴仆。
陳元處理完這件事情,馬上找到顧清音商議此事。
他必須盡快成行。
“阿姐,我現在必須速回平陽縣,將那批接受訓練的人帶來京城,然后進行特訓,組建一只軍隊。”
顧清音問陳元,為何這樣急。
陳元表示,此事遲則生變。
“阿姐,此番只要能湊夠數千人即可,剩下的人手,我可暫時與鄭國方面借。”
此話一出,顧云奇發出疑問。
“先生何以肯定,鄭國人一定肯借兵與我們?”
陳元自信地回答。
“因為利益。”
“眼下,為了完成營救計劃,并順利接收糧食,我認為犧牲一到兩年貿易稅收,也值得,畢竟眼下我們沒有屬于自己真正的騎兵。”
按各國外交傳統,凡是通商的國家,皆要收取一定比例的貿易稅。
比如鄭國出產的玉石,流入大乾后,朝廷會加一部分稅賦在其中,反過來也一樣。
顧清音想了想,覺得此事可行,而顧云奇現在還處于成長期,他對于一些大事,全聽姑媽的自然也點頭同意。
“好,朕便靜候先生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