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話只對于皇帝處于強勢時有效,如今的情形,是大乾朝堂,王權相對弱小,這些百官才是真正實權派。
顧云奇每走一步,并在顧清音輔佐下,如履薄冰。
他每每小心翼翼,生怕哪步走錯,便使大乾走向萬劫不復。
他想當一名合格皇帝。
鄭云山聽了這話,當即沉臉。
“陛下,不要被齊相言論誤導。”
“老臣依舊堅持觀點,此番風氣不可開,還請陛下降旨。”
鄭云山展現強勢的一面。
今日。
他要借這機會,在朝堂上立威,并讓百官看到,他可以左右皇帝的言行,好讓那些選擇站隊的大臣,認清形勢。
只有他才是那個,可以真正掌控大乾命運之人,所謂高高在上的皇帝,亦要看他臉色。
這時顧云奇為難,但是又不得不表態。
他不想被鄭云山強勢欺壓。
一邊想著如何開口,他心中暗道一聲。
“要是此時陳先生在就好了,這個場面,他一定可以應付。”
“唉,到底是朕能力不夠,不然要何至如此。”
心念閃動間,顧清音看出顧云奇,恐怕無力應對,又見陳元不在場,她也只得補上這個空當,朱唇微啟間,緩緩開口。
“既然太師一再言說,此事非同小可,還請列出具體理由,不然恐難令人信服。”
鄭云山聽后面露笑意。
“老臣當然不是無的放矢,既然公主要聽理由,老臣斗膽,便說出理由。”
言罷。
鄭云山正了正身形,站在百官中間,并刻意挑了一個最為顯眼的站位,根本不把顧清音和顧云奇放在眼中的姿態。
此時。
他儼然就是百官之首的架勢。
“陛下,公主!臣不妨舉一例子,陳元今日救了人,可以如此索要,試想后面再有人做出義舉,會不會也明碼標價。”
說著他又舉例說明,以有人落水這種人命關天之事為例,言說如果有人都效仿陳元,不給錢就不肯救人,那時當何以處之,畢竟那時風氣亦然形成。
一切都是上行下效。
不得不說,鄭云山這番言論,縱然只是假設,卻讓人無法反駁,沒人想看到大乾風氣,發展到如此地步。
而陳元這個先例一開,必然導致其他人向其學習。
就在這時,齊山河再次站出。
“鄭大人,此言差矣。”
“你說得這些,只是假設,而不是將要發生之事,拿假設當理由,這恐怕不妥吧。”
齊山河這時看出,鄭云山欲要凌駕在他頭上,代替他號令百官,心中自是不爽。
就算他覺得鄭云山說得對,但是他還是要為了反對而反對,更何況鄭云山此時只一味舉例子說明問題嚴重性,他當然要以此為突破口。
鄭云山聽后,馬上反駁,根本不給顧云奇開口機會,他深知這種時候,顧云奇必然要順著齊山河的話往下說。
“陛下,老話說防微杜漸,難道真等事情發生,才下令禁止?”
“臣記得民間有句俚語,當你發現屋內一只蟑螂時,其實已經滿屋子都是。”
這場爭辯下來,齊山河還是落了下鋒。
鄭云山和盧建二人,選擇的角度很刁鉆。
顧云奇聽罷,想了想。
“此事,容后再議,朕今日累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