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因為其中第一件事情,我早都做到了,阿姐可還記得,我以前出版時,順便出得一些小冊子。”
顧清音猛然想起。
“確實,小弟那些小冊子,對于普及民眾識字率很有幫助。”
陳元告訴顧清音這便是了,眼下只要繼續加印,然后將任務下發到各州府郡縣,讓百姓做到人手一冊,雖不指望這些百姓能做出什么驚天動地的文章,但是起碼能會寫自己的名字,并且認識一些簡單的常用字,有前面的鋪墊,加上朝廷下達政令,在各地方推廣,自然不在話下。
顧清音大喜,接著詢問第二件大事,讓舉國上下達到夜不閉戶,路不拾遺要如何做到。
陳元回答顧清音,想要做到這一點并不困難,各地方都有一些閑散人員,而且這些人當中有許多還是不好惹的主兒,用坊間說法,這些人當中多出刺頭兒人物。
將這些無業和閑散人員組織起來,讓他們不間斷的巡羅,遇有事情便第一時間處理,然后由朝廷定期發放俸祿,自然可以很好解決各地治安問題。
這些人本身就不好惹,他們參與巡羅的情況下,誰會沒事找誨氣與這些觸霉頭。
顧清音并不知道,陳元這做法乃是效法古人經驗,古時某個朝代,一些軍隊中的人員,皆是出自這些閑散人員,朝廷為圖省事,就讓這些有了軍爺身份,將地方的不安因素,變成維護一方治安的中堅力量。
也因如此。
陳元記憶中那個朝代,流傳一句話,叫好鐵不打釘,好男不當兵。
因為從事這一職業的人,都是閑散無業的混混之流,好男兒才不會從事這方面的職業。
陳元這時繼續往下解釋,想讓百姓路不拾遺就更加簡單了,各地方只要設立專門的失物招領處,然后設立獎勵機制,就可以讓百姓潛移默化的貫徹執行。
顧清音想了想,問陳元道:“小弟這主意聽起來不錯,可是這筆費用要從何而出?”
陳元這時表示,前不久才破獲江州銀案,自然可以先動用這筆銀子,畢竟這筆錢被追回來了,等于是白得的,若是沒破獲此案的話,這筆錢只會流入齊山河的私人腰包,為何不能拿過來用。
“至于以后,當然可以考慮讓各地的門閥世家,他們出一些血,眼下先便宜他們再說。”
顧清音聽一釋然,她對前面兩件事情再無疑問,開始問陳元第三件事要如何解決,并且在三個月內就得以實現。
陳元這時表示,第三件事情最好解決,只要朝廷一道政令即可,就說明年的科舉不再考那些不切實際的詩文,一切以實用為主,并且下令各州府縣郡,往后上奏的公文,也要言之有物,若哪一級官員的上奏的公文廢話連篇,就算是正當請求,也會因為公文沒有言及實際,不予批準。
“如此雙管其下,不怕那些秀才舉人,還有各地方官員,還搞那些言之無物的一套。”
顧清音聽完這些,當即打消顧慮。
“怪不得你在大殿上如此自信,原來你早有計劃。”
陳元沒有否認。
“我也只是因地制宜,若非盧大人亂入一通,我還不會想著對尚星河進行打擊。雖然這些政策早晚都要推廣,但是我還未打算提前進行。”
在陳元看來,他提出的這些事情固然要做,但是比起后面要進行土地改革,這些都是小事,完全可以通過潛移默化細水長流的方式,于不經意間完成,而不必如現在一樣,由朝廷發布政令強制執行,但是陳元為了反擊,也只能將這些本該放在后面的小事,先提前進行。
隨著陳元的講述,顧清音這才知道其兄長在位時,所謂的改革方案其實是失敗了,不但徹底失敗,反而便宜了那些門閥世家。
“為何我在長生觀期間,不曾聽聞這些事情?”
顧清音不是沒出過宮,這也是她對些最為不解的地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