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碩心中一驚,湖底果然有暗流。
“你們如果洗澡,只能在淺水區,千萬不要往湖中心游。”
兩女也見到剛剛奇異的一幕,心中不免后怕。
她們近幾日可是每天都洗澡的。
還好她們沒有好奇,否則林碩回來面臨的就是一個光禿禿的營地。
教會兩人打窩和掛餌的方法,林碩外出伐木。
林子里沒有那么多干枯的樹木,而且搭建庇護所,枯木不夠結實,最好是能砍伐碗口粗細的健康樹木。
伐木必須得有斧頭或者鋸子,林碩打算自己制作一個。
導游生存培訓時講過,在野外沒有現代工具的時候,石頭就是最好的替代品。
在石器時代,人類就是用石頭來制作長矛,斧頭,來對付野獸。
所以這種簡單工具的制作方法,也是培訓的基本課程之一。
由于從來沒有實戰機會,林碩幾乎忘掉。
他找來一塊巴掌大的鋒利的石頭,用另一塊石頭輕輕敲打成自己需要的形狀。
這個過程他必須很小心,也需要很大的耐心,一旦敲打過猛,就得重新換一塊石頭。
敲打成功后,林碩開始打磨斧刃。
整個過程足足花費了他四個小時的時間。
接下來,林碩到林中找到一根相對比較平滑的木棍,用敲打成功的斧刃將表面的凸起砍掉,打磨光滑。
在一端挖空,用火燒穿,留下一個兩指寬的孔洞,剛好和斧刃背面敲打厚度相同。
將斧刃的背面和木棍結合,用木棍輕輕敲打斧刃一面,使斧刃卡在其中。
最后剝下白樺樹皮捆綁木棍,將斧刃固定。
綁法培訓課也是教了的。
可林碩忘了。
他嘗試了快一個小時,都無法將石頭捆綁結實。
只要用力,就會脫落。
其中一個原因是綁法,還有一個原因是樹皮太厚,太過堅硬,總會留有縫隙。
林碩又去捶打樹皮,使其變軟。
但這樣又會導致樹皮纖維斷裂,不夠結實。
林碩有點泄氣。
休息途中,他想到一個辦法,樹皮綁不住,是不是可以利用塑料袋來捆綁?
塑料袋的延展性很好,也足夠結實,最主要的是,它很薄。
破損的塑料袋都用來做標記了,完好的塑料袋只剩下五個。
其中兩個用來放食物,一個用來裝鹽。
舍不得孩子套不著狼,林碩將剩下兩個塑料袋都取來,撕成條狀。
所有的塑料條疊在一起,擰成繩子。
林碩用力拉了一下,強度足夠。
林碩先用塑料條在木棍上纏繞幾圈,目的是防止木棍在砍樹時用力過猛開裂。
然后將塑料條拉到靠近斧柄方向,貼合斧刃繼續纏繞。
再橫向纏繞斧身做固定,最后重新拉回到木棍最上方。
反復幾次后,斧刃已經紋絲不動。
石斧拿在手中,感覺沉甸甸的,揮舞起來也很順手。
但是手心出汗后,有點打滑。
林碩又找來前兩日切割開的t恤,撕成布條,在斧柄底部刻出凹痕,綁上布條做防滑。
之所以沒有用布條來固定斧刃,是因為布的延展性沒有塑料袋好,無法像塑料袋那樣綁得足夠緊密,使用時會有晃動摩擦。
磨損時間久了,布條斷裂,就需要重新綁。
耽誤時間是小,浪費物資是大。
石斧砍樹的效率并不高,林碩才剛砍了兩棵小樹,時間已經來到下午。
葉梅送來午飯,同時也帶來一個壞消息,“鹽沒有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