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章免費補償。』
{所以說,這人啊真是復雜的厲害啊!}
{劉徹就是過得太順了,但不可否認在當皇帝這方面上他真是一個天才!這要是小時候在民間再長大一波,對外對內兩手抓,那他真的就在歷史評價上徹底起飛了!}
{這里歷史的,真有趣,開疆擴土過頭了就成了窮兵黷武,武帝確實解決了匈奴這個大患,但是窮竭萬民之后又有了新的大患。}
……
大秦,
一身玄袍的嬴政看著天幕上的劉徹與劉據,神色一陣恍惚。
竟能如此相像?
……
大漢·臨華殿
坐在上首歪歪扭扭斜靠著軟榻的劉邦現在笑不出來了。
這曾孫子怎么越看越像秦始皇呢?
劉邦在心中暗自盤算著。
都是開疆拓土,都是巡游郡縣,都是大興土木,都是不喜歡自己長子……
想到這里,不由自主瞄了劉盈一眼。
乃公可不是啊,乃公那是為了對付呂氏!
咳,兩人也都是大搞牽連。
摸了摸下巴,看著端端正正坐在下首的蕭何。
劉邦問道:
“丞相,你說大漢會不會亡在劉徹這小子手上?或者他兒子手上?就像秦二世一般。”
話音剛落,殿內的眾臣全都屏住了呼吸,目光看向坐在首端的蕭何。
呂雉與劉盈也探究的看向這位丞相。
蕭何捋著胡須,思考著。
雖然面上不動生色,但心里已經是罵開鍋了。
‘我又不是張子房!你總問我這些干什么…’
‘運籌帷幄你問姓張的去啊!’
思索片刻,蕭何看向劉邦拱手道:
“陛下,臣不敢斷定,姑且妄言之。”
“秦,二世而亡。其中趙高能欺上瞞下也是其因之一。”
“就如天幕所言,外朝勢大便可蒙蔽上聽。”
“秦末叛亂四起而胡亥卻以為天下太平,其中除了秦二世昏庸無道外,也有趙高的手筆。”
看著劉邦若有所思的聽著,蕭何繼續說道:
“但武帝時期不同,看天幕所講,中朝制約外朝,與外朝是對立的。因為他們的官職權力是依附于武帝與皇室。”
“陛下,張子有云: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中朝之人會為了邀寵而肆意妄為,但也會為了保證自己的權勢而對外朝嚴加看管。”
“如此一來,就算是有兵變起義,武帝也會立刻得知,而基于武帝一朝的軍事,也不會起太大的風浪。”
劉邦聽完蕭何所說,點點頭。
簡單來講,劉徹這孫子的一手分化拉攏確實是妙不可言,將本來鐵板一塊的外朝硬生生的分成兩塊。
兩個團體因為利益和自保,從而彼此制約又彼此合作。
中朝無法蒙蔽皇帝,因為外朝會同樣進言。
外朝無法蒙蔽皇帝,因為中朝在虎視眈眈。
但是…
“蕭何,如此一來中朝的權力豈不是會越來越大?結果依然是要架空皇帝的!”
劉邦現在倒是不擔心武帝時期大漢會不會滅亡了。
乃公擔心也沒求用!
但推算一陣后,劉邦對這個制度的后續來了興趣,而對于這個問題的結果他也有了答案,現在就是像蕭何求證。
“若想制約勢大的中朝,就須用……皇……臣駑鈍,想不出結果。望陛下責罰。”
蕭何正欲脫口而出,但腦海中一道思緒瞬間閃過!剎那間冷汗打透后背!
直接將話從嘴邊硬生生的咽了回去,伏地請罪道。
“哈哈哈哈!你這老貨,咱們就是討論一下!沒結果就沒結果,乃公還得給他們這些孫子把路鋪平,飯喂嘴里嗎?快起來吧。”
劉邦坐直身子,看著蕭何笑罵道,臉上俱是一片豪爽的神色。
劉邦身邊的呂雉看著兩人,總感覺哪里不對勁,隱隱約約有一點東西在腦海里浮現,但又不透徹。
但思索中的呂雉沒看到劉邦爽朗微笑中,眼睛里透出的冷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