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蕭何的語氣和表現中,他確定了自己的答案。
能制約勢大的中朝只有統合起來的外朝,但外朝的權力都被中朝拿走了,怎么統合起來對抗?
這就是劉徹那小子設置大司馬的原因!
大司馬執掌兵權統領九卿!
只要大司馬這個職位上是皇帝最親近且又無法威脅皇位的人,那中朝勢力再大也無可奈何。
而對于皇帝來說,最親近又無法威脅皇位的人是誰呢?
外戚!
而呂氏的勢力已經夠大了!能讓陳平與周勃擁有擁立之勢,諸呂之亂絕對不是天幕里那么輕描淡寫的幾句話而已!
也是因為想到了這個結果,蕭何才連忙俯首請罪。
此時大殿內鴉雀無聲。
劉邦的心里現在很怪異。
就是因為參考了前車之鑒,他才會無事生非的給蕭何籠絡一個罪名,一個是制約相權,一個是敲打呂氏。
而蕭何也明白他是什么用意,順勢自污其名。
如此才打壓了一部分的相權。
而天幕上的恒兒,啟兒都是這個目的,一邊制約相權,一邊控制外戚。
但只有徹兒解決了丞相勢大這個自古以來的問題,還將外戚從丞相這種大權在握的位置上拉了下來。
劉邦很高興。
但經過剛才的推算后。
他赫然發現,外戚這個勢力一直沒有消失!甚至可能會越發勢大!
他的心里才生出一股難以言說的觸動。
為了削弱外戚和相權,出現了中朝和大司馬,而為了抑制以后會勢大的中朝又不得不用外戚?!
不削相權要用外戚,削了相權還要用外戚!?
那這相權不是白削了?!
突然間,劉邦似乎明白了一件事。
皇權和臣權可能要糾纏很久很久了。
……
【可能賺錢是人爆發的動力?漢武帝劉徹直接就干出了好幾個延續至今的制度!】
【公元前118年,漢武帝劉徹下令將鹽和鐵收歸官營,天下私自鑄造鐵器及賣私鹽的,一律處以沒收其生產工具、并且罰金以及砍掉左邊腳趾的懲罰,就此開創出了延續至今的鹽鐵專營制度。】
【這個制度對于朝堂來講是非常好的,因為不但增加了國家的財政收入,還直接與間接打壓了豪強借此牟利。】
【所以后世歷朝歷代都用這個制度。】
……
{漢武帝在位時定下的好多政策都延續了好久,有的甚至貫穿了整個封建時代。比如獨尊儒術,以及一直沿用至唐朝的五銖錢。有一直延續至今,比如鹽,還是16年才廢除的。}
{從漢到隋,各種五銖鑄七百年生命力頑強}
{漢武帝對于華夏的政治制度塑造有重大的作用!}
……
大秦·章臺宮
殿內的竹簡堆積如山,
嬴政在批復完最后一卷竹簡后,靠在身后龐大的“書山”上,
抬頭看著天幕上的文字,一臉的怪異。
五銖錢寡人不知道。
但鹽鐵專營是你小子發明的嗎?
寡人可是讀過書的!
那不是齊桓公的時候由管仲建立的管山海政策嗎?
而且不說春秋齊桓公的時候,
寡人的大秦也一直是這個政策啊?
從商君開始就明確規定了鹽、鐵、酒等數十種的物資,只能在官府的控制下進行買賣。
……寡人的大秦在漢朝皇帝手里復活了?
……
大漢·昭帝時期
“諸位可看到了?后世歷代皆是如此!爾等還有什么好說的?”
鹽鐵會議上,桑弘羊指著天幕上的畫面言辭正色。
而對面的一眾賢良文學則是你瞅瞅我我看看你。
本來他們想取消鹽鐵專營的論點就是“與民爭利”以春秋時期的故事來大肆舉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