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天幕上的一句“歷代延續”直接將這個說法打破!
這說明了什么?說明這個政策的的確確是對朝堂和國家有用!
不過一想到自己的利益,賢良文學的眾人還是硬著頭皮說道。
“歷代皆是如此就對嗎!先王三代…”
“那過去皆是如此就對嗎?”
沒等賢良文學中的一人說完,桑弘羊就直接打斷他的話。
而這人也面紅耳赤的退回原位。
而賢良文學里的另一人也站了出來。
“御史大夫,不提與民爭利與否。”
“鹽官制做的粗鹽百姓難以下咽這是與不是?”
“鐵官制作的農具低劣,供應也不及時,這又是與不是?”
“不僅如此,制作出的東西同時還不準百姓挑選、甚至官員逼迫強買強賣!這又是不是事實!”
面對對面的質問,桑弘羊一時啞口無言。
……
【除了鹽鐵官營以外,還有“均輸法”。】
【漢朝初期,各地方的官員們除了要納稅以外還要上供一定數量的貨物,但上供什么東西,上供多少都是由朝廷說的算的。】
【這就導致有些東西在那個地方是沒有的,但朝廷已經沖你要了,說沒有?沒有用!】
【那就只能地方自己想辦法。而地方的辦法就是去有這種東西的地方去買。】
【因為有時間限制,所以地方只能是花高價去買,然后在花高價把貨物緊急送到長安。】
【如此一來,在貨物上面花的錢早就已經遠遠超出了貨物本身的價值!】
【這導致地方官府發愁、地方百姓受苦,只有囤積貨物的商人大發利市。】
【而面對這一局面,想錢想的睡不覺的漢武帝,再次推出一個延續千年的制度!】
【公元前115年,在漢武帝的支持下,大農丞桑弘羊開始實行“均輸法”。】
【均輸法,就是朝堂將指定的貢品數量與多少按市價折算出來,然后讓地方按照這個折算出的價值上供同等價值的當地貨物。】
【然后朝堂將各地方上供的貨物統一調度處理,哪個地方缺少哪種貨物,就讓均輸官把這個貨物賣到那個地方去,朝堂就此從中賺取差價。】
【本來由商人來擔任的中間商角色,就由國家來擔任。】
【如此一來,地方政府和百姓們不用在擔上多余的開支,不需要再花冤枉錢去購買沒有且用不上的貨物,而朝廷也借助商品的流通在不同的地區賺取大量利潤。】
……
大漢·文帝時期
靠在軟榻上的劉恒在聽到這個法令時,臉上終于露出了笑容。
不容易啊,看了半天終于看到一個能用的!
鹽鐵專營不做考慮,只有樣品多樣,百姓才能有選擇,并且買到質量好且便宜的東西。
而鹽鐵專營,劉恒知道這些東西一旦被壟斷。
那百姓絕對落不到好。
關于人性劉恒了解的很透徹!
倒是這個均輸法!
對于地方上供這個事情,劉恒有時也很頭疼。
有時地方上供上來的東西不是快腐爛,就是要長毛。
平白浪費錢財還沒法說!
這個均輸法倒是不錯,不過…
劉恒思索片刻。
這個法令很看官員的德行啊,
如果是個奸詐小人,很容易在過程中中飽私囊。
例如向朝堂虛報貨物的價格,從而壓價。
在去地方提高價格收貨,除了交給朝堂的貨物后,自己還白得一份。
而朝堂再次售賣貨物時,均輸官還可以去別的地方再加價售賣。
劉恒思考著,還是需要一個體系來監察均輸官這個體系。
……
大漢·景帝時期
劉啟也在考慮跟他爹同樣的想法,
并且還在考慮要不要鹽鐵專營!
至于這算不算薅兒子羊毛……
皇帝的事情怎么能叫薅羊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