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鹽鐵會議也影響了后續昭宣兩朝的政策影響。】
“文學、賢良還打著“為民請命”的幌子,攻擊鹽鐵官營是“與民爭利”,究竟是不是懂得都懂。”
“拿著一些特例來覆蓋常例,老手段了。”
“只要翻一翻史書就知道廢除了鹽鐵官營,究竟對誰有好處呢?西漢初期私人是可以鑄錢、冶鐵、煮鹽的。”
“孔夫子要是知道,自己的這些徒孫們成了這德行,是不是會用寶劍教他們做人?”
“首先要砍的就是董仲舒,拿陰陽家的東西來套儒家。”
“賢良文學一張嘴就是‘王者行仁政無敵于天下’那他們是要靠臉來扛匈奴嗎?”
“要不漢初那些帝王都不愿用他們呢,張嘴都是空話屁話。”
“滿嘴的仁義道德,一肚子的男盜女娼。”
……
大唐,
“你們說,這鹽鐵之利究竟是不是有利于民?”
李世民看著天幕上的畫面向一眾大臣問道。
“陛下,此事要分兩點來看。”
戶部尚書唐儉上前一步回答道:
“哦?哪兩點?”
李世民一聽來了興趣。
“陛下,第一點就是鹽鐵官營誕生之初的意義是什么?”
唐儉叉手行禮緩緩說道。
“第二點,究竟是天下農具都不可用,還是只是部分地方產的農具不可用。”
李世民捋著胡須,思考著。
而唐儉看李世民并不阻攔則繼續說道:
“武帝之時連年征戰,國庫已然空虛,時,桑弘羊上書鹽鐵之政,其目的就是為了大肆斂財好支持武帝繼續用兵,從這點看,鹽鐵之政從一開始就不是為了利民而去的!”
“其中利民之所在,也只是附帶的。”
“所以,對于鹽鐵官營所產生的東西并沒有嚴格的標準和掌控。”
“這就繼而引發了第二點。”
“這些鹽鐵到底是全部都不能用,還是只有部分不能用。”
“顯而易見,如果是大部分都不能用,那天下萬民只怕會反的更早,甚至嚴重到就算武帝下了《輪臺詔》也毫無用處。”
“因為朝廷不講信用,制造的農具破爛不堪,那百姓也不會再次相信武帝所講的修養民息之言。”
“恰恰相反,就是因為這些粗制濫造的農具只是一部分,所以那些賢良文學才要大張旗鼓。”
“這是一顆懷疑的種子,特殊的事物只有在司空見慣的事物襯托下,才會引人注目!大肆討論!”
“而也只有如此,賢良文學們才能讓朝堂不在與‘民’爭利!他們口中的民也不是百姓,而是豪強!是他們自己!”
“所以,從這一點看,鹽鐵之利確實有利于百姓。”
聽完唐儉的話,李世民嘆了口氣。
“朝堂想著百姓的錢來打仗,豪強想著百姓的錢來牟利。”
“又有誰想到百姓呢?”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啊。”
……
大清·雍正時期
“哼!這幫子士紳天生一個模樣!”
“都是該死的東西!”
雍正一邊看著折子,一邊看著天幕上的討論。
隨后將折子將桌子上一扔!
捻著玉珠怒氣沖沖的說道:
“這幫子士紳,田連阡陌!還無丁差!竟然還有臉叫苦連天!”
“那無立錐之地還多徭役的百姓怎么辦?”
“等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