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
而太后才是外戚干政背后的主人!
這就是鄧氏外戚沒有禍亂朝政的例子。
而皇帝為了對抗外戚又能用誰呢?
只有皇宮里的宦官了。
而當太后去世,外戚式微后,宦官理所當然的坐大。
宦官坐大后,誰最不滿意呢?
劉病已目光幽幽。
“……朝臣的力量還挺大的嗎。”
許平君聽到劉病已的喃喃自語,不明所以。
“病已……”
劉病已低頭看向許平君,笑了笑,隨后繼續抬頭看向天幕。
朝臣不會滿意宦官做大,外戚也不會。
所以外戚和朝臣一定會合作對付宦官。
而宦官是皇帝親政的一把刀,他不會允許這把刀折斷。
劉病已現在很好奇,他不好奇劉志怎么做。
刀就是刀,若是倒鋒而持傷了自己,扔掉便是。
他現在好奇的是,那些“正直”的大臣除了“清議”外,還會怎么做?
他們會怎么對付宦官呢?
后世的皇帝能不能脫離這個怪圈呢?
……
大明·嘉靖時期
富麗堂皇的仁壽宮內。
一身月白寬袖道袍,頭戴一頂芙蓉金冠,金冠上插著一只祥云玉簪。
一身道教高功打扮的朱厚熜坐在陰陽蒲團上,手持一尾拂塵,對身前的朱載垕問道:
“朕問你,清議是什么?”
朱載垕對這個問題是兩眼一抹黑,這沒人講過啊!
只能訥訥而道:
“清議…清議…”
朱厚熜微不可查的嘆口氣,娓娓道來:
“西漢和東漢有一點最大的變化,就是士族的興起。”
“而士族的形成則與經學、太學有關。”
朱厚熜捻了一下胡須,眼神莫名。
“東漢時期,漢章帝不再度田核查土地,漢安帝更是連戶籍也不再核查。”
“豪強兼并土地變成了理所當然,身份財富緊密相連。”
“地方大姓永遠是大姓,他們土地越來越多,百姓和士人都要依附他們,地方人才上升困難。”
朱厚熜放下手中的拂塵,從蒲團上站起,捋了捋袍袖,走到大殿門口。
“而進太學學習儒學,就成了許多地方人士僅有的向上通道。”
“在太學,一名儒師和官員身邊糾結一眾弟子、門生、賓客,以經學為中心,這就是士族。”
“而為了從“豪強”手里爭奪權力,士族用了一套不在主流體系里的評價體系,那就是清議。你也可以理解為點評‘道德’”
“哼,有田地,有高位的在他們眼里不算了不起,誰私德不彰他們就可以看不起。”
朱厚熜背負雙手望著天幕,言語譏諷道:
“他們不能進入那個圈子玩,那就用另一種評價來蔑視他們,從而安慰自己。”
“這就是清流的開始,清議的誕生。”
“司馬光的才德論就是這種清流評議的代表。”
“不過,說歸說,真到了那個位置會怎么做,他們心里門兒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