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元166年夏,鮮卑聯合南匈奴、烏桓,聚合數萬騎兵攻掠北方九郡。】
【秋,又聯結東羌、沈氐、先零等,共攻西北的張掖、酒泉等地。】
【漢桓帝任命張奐為護匈奴中郎將,監督幽、并、涼三州及度遼、烏桓二營。】
【南匈奴和烏桓聽到張奐率兵到前線時,便率眾二十萬口投降。張奐誅其首惡,對降眾采取安撫辦法。鮮卑則率眾逃回塞外。】
……
天幕上,又一幅畫面展開。
畫里,
坐在宮殿上首的皇帝發勃然大怒之色!
身邊的宦官躬身微笑,斜視著大殿中央。
大殿內,幾位官員正被兵將捆綁著,雖綁縛雙手,但依然對宦官與皇帝怒目而視!
下一瞬,墨色的畫面逐漸暈染開。
一副新的畫面出現在天幕里。
畫面中,烏泱烏泱的一片人被一群將士捆綁著跪倒在地,正哭喊著。
為首一人頭發散亂,奮力掙扎,對一官員怒聲大喊:
“你敢殺我?!你敢殺我?!”
官員背負雙手,對咆哮之人不屑一顧道:
“閹黨亂政,殺的就是你們!”
隨后一揮袍袖,沖將士大喝道:
“斬!”
一聲令下,那烏泱泱的一片人盡被斬首。
滿地亂滾,血流成河。
紅色的鮮血慢慢的組成四個血色大字。
『黨錮之禍!』
……
【公元166年,南陽太守成瑨逮捕了當地富商,宦官外親張子楚。】
【此時正遇上漢桓帝宣布大赦天下,而成瑨為了打擊宦官置朝廷法律不顧,殺了張子楚。】
【不但如此,他還殺了張子楚的宗族以及賓客兩百多人,然后成瑨才向漢桓帝上奏這事。】
【同一時間,汝南太守劉質逮捕了小黃門趙津,也不顧朝廷的赦令,將趙津拷打至死,然后才向朝廷上報。】
【公元166年九月,宦官們紛紛向漢桓帝上書,同時鼓動張子楚的妻子上書。】
【漢桓帝聞知此事,勃然大怒,當即下詔,將成瑨與劉質一并逮捕,按律處斬。】
【同年,宦官派人誣告李膺等人蓄養太學生和游士,交結各郡的生員,互相標榜,結成群黨,誹謗朝廷。】
【漢桓帝于是詔令全國,逮捕李膺、陳寔等兩百多個“黨人”,有的黨人逃走,漢桓帝就懸金購賞。】
【一時間,使者四出,相望于道。】
【公元167年,尚書霍谞、城門校尉竇武共同上表為黨人求情。】
【漢桓帝下詔釋放黨人們回家,但仍將黨人的名字記錄在案,使其終生不得重用,這就是著名的“黨錮之禍”】
……
{其實劉志不算昏君,也不算明君,算個中才之主。撥亂反正,誅殺梁冀,平定鮮卑,確實是有本事。}
{但是重用宦官,也是他的一大詬病,劉志評價不高,主要就是開啟黨錮之禍,然后被漢末士人抹黑。}
{重用宦官對皇帝來說絕對是最好的,宦官就是為了利益也會忠于皇帝,至少站在皇帝角度來說,沒有一點問題。}
{所以這黨錮之禍告訴了我們什么道理?得罪誰也別得罪文人!得虧漢朝的謚法還要點臉,不然不得變成戾?}
還有一小章,結束漢桓帝。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