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漢·文帝時期
劉恒看著劉備那一套行云流水的套招。
瞥了一眼身邊的劉啟。
“的確是你的后代。”
“一樣暴躁。”
“不過比你有分寸多了。”
劉啟一臉郁悶:
“阿父,這事就不能過去嗎?”
劉恒氣笑了:
“呵,過去?伱猜能不能過去?”
……
大漢·景帝時期
劉啟看著天幕里的劉備鼓掌高興的稱贊道:
“此子肯定大有作為!”
“朕的后代不會差!”
一旁的小劉徹認真的點點頭。
“沒錯阿父!孤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
季漢·懷帝時期
手里拿著竹簡的劉禪吃驚的看著天幕,隨后對身邊的白發老人問道:
“相父,阿父年輕時這么暴躁嗎?”
諸葛亮捋著白須,雙目中盡是追憶之色。
“當初先主敗于荊州,子龍將軍一言不發去救昭烈皇后與陛下。”
“當時糜芳進言道,說子龍背主北投。”
諸葛亮想到什么,輕笑出聲:
“先主大怒,一言不發就將手戟擲出!”
“若非糜芳躲閃及時,怕是當時就死在主公手里了。”
“可惜啊……”
諸葛亮長嘆一聲。
聲音中盡是劉禪聽不懂情緒。
“好了,陛下,該背書了。”
“啊?啊!背…背,咳咳…”
“凡有地牧民者,務在四時,守在倉廩……”
……
【公元189年,袁紹殺宦官、董卓進洛陽,這些事發生時,劉備就在洛陽。】
【史書上沒有記載劉備當時做了什么,但最后劉備是和曹操同時離開洛陽的。】
【不只是劉備,關羽、張飛、袁紹、袁術、盧植,是與曹操一同離開洛陽的。】
【后來的事,就是呂伯奢一家收留眾人,然后被曹操誤殺。】
【而曹操脫口而出的“寧我負人,毋人負我”,也就這樣傳開了。】
……
大漢·武帝時期
劉徹瞇著眼睛看著天幕上的這句話。
“寧我負人,毋人負我?”
“好一個刻薄寡恩之人。”
“盡是霸者之象。”
“朕走眼了。”
“他不是能臣……”
“是賊子啊……”
……
天幕上,
泗水河里是無數百姓的尸體,河水被阻斷無法流動。
畫面一挑,
遠處的城郡燃燒著熊熊烈火。
一路上,盡是男女老幼的尸橫遍野。
鏡頭一轉,
留在一處殘破的城墻處,
面已滄桑的劉備一臉憤怒,扶著墻頭看著外面那緩緩退去,滿身染血的虎狼之軍。
劉備現在名聲不好,三國演義要背全部的鍋。
劉備的性格像是參雜了劉秀與劉邦的結合體。
就像鞭打督郵這事,縣尉是負責一縣治安的,督郵在縣出了事,縣尉要負責任。
而劉備把督郵帶到縣界外,就表示這事不歸安喜縣管,解下印綬表示自己已經辭職。
然后才動手打人,可以說處理的十分到位。
題外話,張飛長什么樣子史書上是一點記載都沒有。
至于什么書生樣貌,擅長書法。
我只能說,放…什么厥詞!
因為這個出處的來源和考證就十分不靠譜。
太長了,就不寫了。
只要知道是明末開始就行了。
至于滿臉胡子這個形象,其實來源也不靠譜,屬于晚唐時期。
但這個須發橫張的樣子卻十分符合張飛史書上的性格。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