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曹丕:朕這就死了?
大明·永樂時期
朱瞻基羨慕的看著天幕,隨后對身旁的朱棣問道:
“爺爺,這劉備的獎勵未免太夸張了吧?”
朱棣不置可否。
“夸張?夸張嗎?朕不覺得夸張啊?”
朱瞻基聽聞,雙手比劃著:
“這咻咻咻的,還不夸張啊?”
朱棣輕笑一聲。
“劉備氣度恢宏,意志堅毅,性情寬厚,有知人之明,善待世人。”
“具高祖劉邦的風范和英雄的器宇。”
“但在機變、權術、才干、謀略方面不及曹操,所以大業器量相對有限。”
“然而,劉備能夠百折不撓,始終不肯屈居曹操之下,是因為他料定以曹操的器量,終究容不下他,這不僅是為了爭權奪利,也是為了不被曹操所害。”
朱瞻基不明白爺爺再說什么。
朱棣看著他,笑出聲:
“傻小子,天幕的獎勵從不是無端而來。”
“其根本就是為了彌補一些遺憾。”
“而這一次,天幕是將劉關張三人的遺憾合算在了一起。”
“這也表示了,若無外力,劉備依然無法一統天下。”
“畢竟……他的起步太慢了。”
……
【公元223年五月,劉禪即位,改元建興,封諸葛亮為武鄉侯,領益州牧,且“政事無巨細,咸決于亮”】
……
東晉·元帝時期
建業
一身囂張跋扈之氣的王敦看了一眼天幕。
隨后對坐在上位的司馬睿道:
“還請陛下效漢后主,政事無巨細,咸覺于敦!”
“好好在宮內,修身養性吧!”
司馬睿看著底下直視于他的王敦,氣憤的渾身發抖,卻無計可施。
建業已經落入此兵匪手中,徒之奈何。
“一切……就咸決于丞相了……”
……
【此時,益州的南中地區因劉備逝世而乘機叛亂,蜀漢正值國喪,諸葛亮知道不宜用兵,便暫時忍了下來,盡量以懷柔政策進行招撫。】
【同時在內政和外交方面做了一系列工作。】
【先是“約官職,修法制”,建立健全的官員任免制度,修訂各種法令規章。】
【其次“務農殖谷,閉關息民”,加強農耕,增加和擴大糧食儲備,關閉邊境,讓民眾休養生息。】
【最后,修復與東吳的外交關系。】
【公元233年十月,諸葛亮派遣使臣鄧芝出使東吳。】
……
天幕上繼續播放著,
孫權看著眼前之人,面上猶豫不定。
鄧芝看清孫權的猶豫,拱手開口道:
“臣今來,不單是為漢也,亦為吳也。”
孫權面帶譏諷:
“孤也愿意跟漢重修舊好,但貴地君主幼弱、國土狹小、形勢逼仄,難免被魏所乘,無法自保啊。”
鄧芝微微一笑,不卑不亢的從容道:
“吳、漢二國,共據四州之地。”
“大王當世之英,諸葛亮亦一時之杰也。”
“蜀地有山川重險之固,吳地有三江長水之阻。”
“合此二長,互為唇齒。”
“進可并兼天下,退可鼎足而立,此理之自然也。”
“大王今若歸附于魏,魏必上望大王之入朝,下求太子之內侍。”
“若不從命,則以此為由進行伐叛,蜀亦順流見可而進。”
“如此,江南之地非復大王之有也。”
孫權默然良久。
“君言是也。”
……
【公元224年夏六月,孫權派使臣張溫出使蜀漢。“自是,吳、蜀信使不絕。”】
……
大漢,
冷靜下來的劉邦點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