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回味兒對了!
外交嗎!
有利則合!無利則斷!
所謂同盟,就是為了共同的利益暫時走到一起的。
總有一天,昔日的盟友必定會因各自的利益而分道揚鑣,甚至刀兵相見。
但這都是正常的!
像劉備這樣因一時意氣的還是少數的!
劉邦捋捋袍袖。
漢吳相合,曹魏不可能無動于衷。
就是不知道那個叫曹丕的小子是個什么樣的貨色。
與他父親相比如何?
……
【早在孫權在夷陵擊敗劉備后,因反復與曹魏的盟約,曹丕就南征過一次。】
【但不料大軍在江東遇到疫疾,加之朱然固守江陵,孫權乘機重新遣使納貢。雙方言和,曹丕退兵。】
【得聞吳蜀重新重修關系,曹丕怒而興師。】
【公元224年八月,曹丕命時任尚書仆射的司馬懿留守許昌,然后親率水軍、乘坐龍舟,經蔡河、潁水進入淮河,抵達壽春。】
【九月,大軍進抵廣陵。】
【這是曹丕第二次南下討伐東吳。】
……
漢末·獻帝時期
曹操看著天幕,一臉無奈。
“這小兒怎么不吸取教訓呢?”
“怒而興師,前有劉備做樣子,自己也失敗過一次。”
“居然又來一次!”
“他當出兵不要花錢的嗎!?”
“你有這精力,還不如休養生息,開展屯田!”
“十年后畢其一役!”
一旁的司馬懿開口道:
“魏王,國君初登大寶,確實需要一場功績證明自己。”
曹操瞥了他一眼。
“那也得他打贏了才行,打輸了,更是笑話!”
……
【對于曹丕的大舉來犯,孫權立刻做出反應,一邊在江面上集結了大量戰船,一邊采納了大將徐盛的疑兵之計。】
……
天幕上,
魏國大軍目瞪口呆的看著長江對面。
一夜之間,
一座座由外裹蘆葦的木架所做成的城墻、城樓,從石頭城沿著長江南岸,一直到了江乘。
連綿相接數百里!
曹丕登高望遠,越過那波濤洶涌的江面。
看著長江上帆檣林立『吳』字水軍,
還有對岸綿延不絕的“百里長城”。
長嘆一聲:
“雖有精銳之軍,卻無用武之地。”
“此等情形,如何能進軍啊?”
……
大漢·武帝時期
劉徹樂了。
“曹操英明一世,怎么生出個傻小子來?”
身旁的衛子夫搭話道:
“陛下何出此言?這等情形下,確實無法進軍啊?”
劉徹哈哈一笑。
“你看他興師動眾而來,可仗還沒打自己就先泄氣了,足見其出兵之舉有多么草率。”
“況且,騎兵面對水軍本來就無優勢一說,地利不同,此乃兵法常識。”
“何須帶著大軍一路跑到長江邊上才發出如此感嘆呢?”
“可見其不通兵事啊。”
……
【曹丕對長江天險無可奈何,正值一場大風刮起。】
【所乘坐的龍舟失去控制,在驚濤駭浪中險些傾覆。】
【經此一驚,曹丕尋了個“吳王不至”的理由,匆匆退兵了。】
【一場御駕親征,潦草收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