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豫片刻,劉宏又加上了呂布。
也不知道這些人能不能掃蕩鮮卑。
……
大漢·獻帝時期
曹操捋著胡子,瞇著雙眼。
鮮卑……
心里默默計算著打他們需要多少兵力。
反正,總不會比烏桓難打吧?
……
【公元310年,拓跋猗盧在定襄盛樂定都,國號為代。】
【公元386年,被前秦滅亡的代國,乘淝水之戰后北方大亂之機在盛樂重新建國。開國皇帝是拓跋珪。】
【重建后的代國,不久又改國號魏,史稱北魏。】
【公元397年,拓跋珪打敗了慕容寶統治的后燕,將后燕的兩萬多“公卿尚書將吏士卒”予以收編。】
【公元398年,北魏把都城從盛樂遷到平城(今山西大同)】
……
北魏·孝文帝時期
元宏看著天幕上先祖的篳路藍縷的過往。
慕容氏是最早進入中原的鮮卑族人,漢化程度比較深,若非打敗慕容氏吸取了他們的統治經驗。
我大魏也不能快速的提升在中原的統治。
隨即低頭看了看手中寫好的改姓詔書。
“一切都是為了千秋萬代。”
……
【初入中原,拓跋鮮卑就實施了“一國兩制”。】
【胡漢分治這個創始于十六國漢趙時期的治國手段,成功緩解了鮮卑與漢族的矛盾,使這個新興王朝在這片土地上站住了腳。】
【同時朝廷開始任用漢族官員,北魏形成了由鮮卑貴族和漢族士人共同執政的政權。】
【中原大地上胡漢雜居的區域不斷擴展,僅當時的都城平城地區,在建國短短五十年內就有一百多萬漢人遷入。】
【胡風漢俗,相互雜糅,是北魏王朝普遍存在的現象。】
……
季漢·懷帝時期
諸葛亮看著天幕,思考著。
看這胡漢分治跟南中自治差不多。
但這需要當政者在雙方的團結和矛盾上保持微妙的平衡。
但粗觀那拓跋燾行事,他們還是保持著野蠻的胡人風格。
矛盾不減啊。
……
【公元423年,北魏的第三位皇帝、年僅十七歲的拓跋燾繼位,繼位后的第三年,建立文廟祭祀孔子。】
【建立太學,要求鮮卑和漢族貴族的子女必須在此學習儒家經典。】
【征請數百名漢族士人為官治理朝政。】
【經一系列的漢化改革,北魏王朝出現了相對穩定的局面,國力不斷增強。】
【拓跋燾指揮北魏鐵騎先后滅掉大夏、北燕、西涼,使喧嘩紛擾達一百二十余年的北方重歸統一,形成了南北朝對峙的局面。】
……
東晉·明帝時期
正在打著五禽戲的司馬紹嘆口氣。
永嘉之亂后,跟隨司馬氏南遷的大族都是與皇室最親近、地位最高的世族。
那些留在北方的世族日子也不好過。
就算以塢堡自守,那也是有的守得住,有的守不住。
最后也只能與胡人合作。
“唉,一切都是為了家族,都是為了活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