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上繼續播放著
平城,
市口處一大片綿延不斷的血跡,述說著此處曾發生過什么。
……
【公元439年,三朝元老崔浩奉命編修北魏《國書》】
【公元450年七月,因《國書》揭露北魏拓跋族“國之丑惡”,三朝元老崔浩及其家族,以及與崔氏聯姻的其他北方望族,被滿門抄斬,牽連者多達三百余人。】
【史稱“國史之獄”。】
【在這次打擊中,許多北方世家大族幾乎遭到滅頂之災。】
【拓跋燾本想通過撰寫《國書》褒揚鮮卑的光輝歷史,卻最終為了平息鮮卑貴族的怒氣,誅殺了漢人四大家族,再次激化了漢族和鮮卑之間的矛盾。】
【漢化失敗的拓跋燾就如大霧草原上的雄鷹,找不到方向。】
……
南梁·武帝時期
剛剛用過素齋的蕭衍嘲弄一聲:
“史家素有不虛美、不隱惡、秉筆直書的良史傳統。”
“自己屁股干不干凈,你們這幫胡人心里是一點數都沒有啊。”
……
大唐,
“阿耶……這?”
李承乾欲言又止。
李世民無奈道:
“拓跋燾的漢化傾向引起了鮮卑貴族元老的不安,漢人大臣權力的擴張也造成了他們的疑懼。”
“編修國史,是由來已久的傳統。”
“拓跋鮮卑進入中原以中原文化正統自居,自然希望用國史的形式記錄自己輝煌的歷程。”
“鮮卑雖有自己的語言,卻沒有自己的文字,他們的歷史只能依靠口耳相傳。”
“那用文字記錄北魏國史,必定要任用既了解鮮卑歷史又效命于朝廷的漢族士人。”
李世民臉色怪異。
“但記錄史書又向來是不隱惡……崔浩又詳細賅備而無所隱諱。”
李承乾恍然大悟。
“所以,原本拓跋燾是彰顯對鮮卑的輝煌歷史,但其中記載的拓跋鮮卑早期許多不光彩的歷史,招來了眾多鮮卑大臣的不滿!”
“因為此時的鮮卑大臣早就不是原始的鮮卑了,他們也接受不了自己的祖先那么不光彩!”
李世民感嘆道:
“是啊,所以崔浩纂修的《國書》遭到了鮮卑貴族的強烈反對。”
“他們認為《國書》是漢人對鮮卑人的公然挑釁,是對北魏的侮辱。”
“崔浩想不死都不行了。”
……
【隨著國史之獄后矛盾的激化,拓跋燾的生命也無奈地走到了盡頭,由于宮廷政變拓跋燾被太監所殺。如何讓拓跋鮮卑融入中原文化,是太武帝拓跋燾的未竟事業,只能等待后人來解決。】
【接下來的二十多年中,北魏一度陷入混亂局面,繼任的北魏帝王拓跋濬、拓跋弘也都沒有找到答案,情況反而愈演愈烈。】
【直到拓跋宏的出現,挽救了岌岌可危的北魏政權。】
……
書寫到這也不可能從拓跋珪開始寫了,不然這一章的內容就得寫十多萬字。
按我這碼字速度,得五月份能進展到南梁。
然后又得罵我水,三國篇我可長記性了嗷!
就從拓跋宏開始寫吧。
題外話,
作者本人是內蒙呼倫貝爾的,但太爺那輩是從山東闖關東過來的,然后現在是居住在黑龍江。
最后,歡迎大家去呼倫貝爾玩,去吹吹那的大狂風!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