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臣聞言苦著臉拱手道:
“陛下,一月的冒雨前行,眾將士們已經撐不住了,望陛下體諒將士,歇息一下吧。”
拓跋宏聞言收斂怒色,沉思片刻道:
“前面三十里就是洛陽,那就遷到那里吧。”
大臣聞言歡喜之色溢于言表,卻完全沒在意那個遷字。只是高呼著:
“陛下英明!”
……
【公元493年五月,孝文帝決定遷都洛陽,但他知道鮮卑貴族中會有很多人反對他南遷。】
【因此,他以南伐的名義帶領大軍與百官南行,且故意讓人感覺這趟路程充滿艱險。】
【八月,北魏貴族和將士近百年來在平城養尊處優的生活已經耗盡了一個馬背民族的剽悍和豪氣,他們已經無法忍受艱苦的日子。】
【于是大臣開始勸誡孝文帝不要繼續往南走了。】
【孝文帝假裝勉為其難的暫停下來,停在哪里?就停在洛陽。】
【九月,大軍抵達洛陽。】
【當時許多鮮卑大臣雖不愿內遷,但更不想繼續南伐,故只得相從,遂定遷都大計。】
……
大漢,
劉邦摸著胡須,悟到了點什么。
如果一開始就說遷都,那些貴族肯定不干。
但讓他們體會了一路上的艱辛后,他們自己就找地方去了。
嗯……
如果直接讓蕭何等人干活他們肯定不滿,但如果朕學學秦二世的樣子……
劉邦眼睛里閃著詭異的光芒。
一旁的呂雉感覺到一陣惡寒!
有賊人!
……
大漢·武帝時期
霍去病瞪著眼睛,指著天幕驚訝道:
“遷都?上百年的京都這就不要了?”
“而且這過程也太過兒戲了吧!”
劉徹往后一仰,靠著軟榻,臉色晦明。
“遷都這樣的大事,自然不可能這么簡單一定有是多方考慮。”
霍去病愣了一下,恕他眼拙,沒看出來。
“遷都和均田令這兩個舉措,讓北魏對農耕的依賴度越來越高。這是一處關鍵。”
劉徹看著不明所以的霍去病,給他講述著這里的因素。
還指望你當大將軍呢,一點內政都不懂那可不行。
“而另一個考慮,就是軍事上的因素。”
用酒水在案桌上簡畫了幾筆,劉徹指著案桌道:
“柔然在北方草原崛起,勢必對平城的安全形成威脅。”
“畢竟平城相對于柔然的地理位置而言,顯然太過偏北了。”
看著對此事一目了然的霍去病,劉徹也就不多說,繼續道:
“遷都還有一個同樣不容忽視的因素。”
“經濟。”
劉徹倚著軟枕,
“拓跋氏定都平城,很多人都會以各種不同的理由來到平城,定居在平城和平城周圍。”
“而已平城附近的土地環境根本無法承受這種極速的膨脹。”
“都城人口增加,供給平城使用的糧食也會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