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徹的聞到了一絲聰慧的政治氣息。
他看了一眼天上的那個英氣少年。
這小孩似乎不是輕易之輩啊?
馬邑、朔方、蒲城三地都已經歸附突厥。
只要太原之地再拿下,那北部邊境的軍事重鎮就都向突厥豁然洞開了。
一旦舉兵南下,那就是一路暢通無阻如入無人之境。
這樣的大好局勢突厥不會放過,所以他一定會讓李淵稱臣。
可是一旦對突厥稱臣那就徹底成了反隋,會背負亂臣賊子的罵名。
而尊隋就大不相同了。
這樣既能順應天意人心,還能搶占大義,挾天子以令諸侯。
為造反披上合法性。
其次,有了這層合法性,就能堂而皇之地傳檄天下,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
締結一個最廣泛的統一戰線,爭取不戰而屈人之兵,用最小的代價換取最佳的結果。
而更改突厥旗幟則是以此向突厥示好,爭取軍事上的支持。
但又沒有真正的向突厥稱臣。
劉徹品了品其中奧妙。
雖然是個險招,但進可攻退可守。
這小子的眼界不低啊。
是個好兒子。
劉徹摸著下巴。
“就是不知道帶兵打仗怎么樣。”
“有這等大局觀,不當個元帥可惜了。”
……
天幕上,
西河
一身盔甲的李淵坐在城門口,面前擺著一張桌子。
手拿紙筆看著眼前滿臉興奮的青年,開口道:
“你叫什么名字?”
“王二郎。”
“會什么?”
“會木工!”
李淵在紙上寫寫畫畫后,拿著印璽一蓋。
隨后遞給眼前的青年。
“以后你就是工部員外郎了!好了,下一個!”
王二郎捧著那張紙,腳步都虛浮了。
嘴里念叨著:
“這就當官了?咱這就當官了?”
“我是官了!哈哈哈哈我當官了!”
……
【七月初八,李淵抵達西河郡。】
【一到西河,李淵馬上就做了一件最重要的事情——收拾人心。】
【他一邊慰勞百姓,一邊給老百姓大舉封官。】
【據史書載,他在這天總共封了一千多個官。】
【首先給當地所有七十歲以上的老人都封了散官,亦即有官稱無官權的榮譽官職。】
【然后又不辭辛勞的給所有蜂擁而來的青年才俊一一封官。】
【他在城門口親自面試,一邊詢問對方有什么能力,一邊大筆一揮,就在一張紙上寫下與他能力相應的官職名稱,然后這個人就算當官了。】
【反正,只要不是弱智或啞巴能隨口說出有什么才干,就能獲得相應的官職。】
【一天下來,小小的西河城就有了一千多個大大小小的官員。】
【因為此時李淵還尊隋朝為正朔,所以理所當然的,他封的都是隋朝的官。】
……
大唐·高祖時期
李淵嗤笑一聲。
“拐著彎說朕奸詐是吧?”
“那些東西既不是朕的,又不是百姓的。”
“朕又為何不能做一個闊綽的施主?”
李淵喝了口酒。
被人譽為慷慨可是十分有利的……
慷他人之慨只會增添名聲,而不會對名聲造成損毀。
何樂而不為?
難道學項羽那種小家子氣嗎?
朕行走天下靠的就是兩字。
大方!
隋朝廷就是太吝嗇官爵。
再者說,用官位收拾人心不比用刀槍更好?
……
大唐,
“哈哈哈哈!大父真狡詐!”
小李治拍著桌子笑得樂不可支。
李世民抱著小兕子,臉上也浮現一抹笑容。
用一千多張字條就收買了西河全城的心,此舉真是高明之極!
說白了,這是慷他人之慨,那一千張官令說得難聽點無非就是一千張白紙!
就算這樣也有很多帝王做不到這點。
“商湯、周武消滅了夏桀、紂王后,就獲得了夏、商的全部財產和土地。”
“他們將這些封賞給有功的子弟和功臣,舉國上下無不悅服。”